浙江省发布第四个科创走廊规划 金华全力构建“一廊六城”创新空间新格局
摘要:金华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府办党组副书记杨寿根表示,金华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都市区,核心动力要依靠科技创新。
发布会现场。陈俊/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诸彦君、记者沈贞海
日前,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金华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印发《浙中科创走廊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强化科技支撑、优化管理机制,深度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全力打造“一廊六城”创新空间新格局和浙江中西部人才科创中心,致力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产业创新发展枢纽。
浙江省四大都市区科创走廊布局形成
据悉,这是浙江省正式发布的第四个科创走廊规划,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支持金华建设第四大都市区继金义新区试点之后又一重大政策红包。《规划》的颁布与实施,有利于增强金义一体化拉动力,整合串联创新资源,营造更富吸引力、竞争力的开放型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浙江中部地区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升金义都市区发展水平,与杭州、宁波、温州共同形成全省四大都市区科创走廊布局,推动全省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规划》中明确,到2026年,浙中科创走廊创新型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在“芯”光电、现代中医药及生物技术、新型农机及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取得若干前瞻性、引领性的应用研究重大成果,走廊内R&D投入强度达到3.5%,培育和认定的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0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200家以上,新引进新型研发机构30家以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基本建成。
围绕金义主轴 构建“一廊六城”空间布局
金华市副市长李斌峰介绍,浙中科创走廊围绕都市主轴,加快一廊串联聚合,推进六城聚力发展。未来五年,致力把浙中科创走廊建设为长三角协同创新先行地、全省科产贸融合发展示范地、浙中创新发展引领地。
以金华科技城、义乌科技城为核心,以师大创新城、中央创新城、光电创新城、金兰创新城为支撑,全面构建“一廊串联、六城聚力”的创新空间新格局。“一廊六城”的规划面积共17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部分西起金华科技城,东至义乌科技城,东西向约20公里。同时,在市域内,走廊东西两端构建“东阳—浦江—磐安”和“兰溪—武义—永康”两条科创联动区,实现对内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在市域外,加强与省内四大科创走廊创新联动,协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多点”科创飞地。
突破“塔尖重器”瓶颈 打造三个产业集群
依托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百亿工程”,以科研院所为引领,以企业为核心,对外引进一流高校、科研院所与高端人才,对内创新集聚顶尖创新力量,在科技“塔尖重器”方面实现突破,全面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在“六城”范围内,启动建设“金华产业光源”科学装置,推进省级现代五金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医药领域的浙中实验室,到2026年,形成浙中科创走廊“聚能环”,提升对区域的带动力。建成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浙江光电子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力争2026年达到40家。
同时,坚持需求导向,立足浙中科创走廊产业特色,借力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聚焦“芯”光电核心产业集群,提升现代中医药及生物技术、现代农机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信创、广电光伏、数字贸易、现代中医药、医疗机械、现代农机装备等重点产业,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共荣,构建当下、未来“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创新生态 全面激活创新“强磁场”
下一步,金华将加强省、市、县联动,举全市之力支持走廊集聚创新资源,建立统筹联动的“大科技”工作格局。
根据《规划》,将在市级层面成立浙中科创走廊建设指挥部,统筹“六城”协同联动开发建设工作体系,并成立实体化管理机构,实行“四统三分”管理机制。在走廊范围内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施科技项目经费使用“负面清单”管理等。同时,高标准打造浙中科创走廊“六城”协同在线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建立数字化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通过针对性的制度供给,优先支持涉及科技创新的重大项目、重要基地等要素保障,优化区域创业创新环境,致力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
未来五年,金华还将不断提高走廊内科技中介、科技大市场、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的服务质量,改善企业投融资环境, 引导科技人员、高校院所承接企业等项目委托和课题招标;搭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提升教育、医疗卫生、文体等设施配套水平, 提供优良生态文化品质环境,将浙中科创走廊打造成为省内一流的科技服务与城市服务新高地。
金华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府办党组副书记杨寿根表示,金华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都市区,核心动力要依靠科技创新。浙中科创走廊作为全省四大科创走廊之一,承担着打造长三角协同创新先行地、全省科产贸融合发展示范地、浙中创新发展引领地的重要使命。《浙中科创走廊发展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指导性”四个特点,《规划》颁布实施后,将坚持“科创赋能产业,产业促进经济,经济融合城市”的思路,通过招院引所、招才引智、招大引强、招商引资等创新创业实践,持续产生放大效应。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