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甩锅”动摇不了世界对中国的信心

2022-04-28 14:5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防控

摘要:魏琪嘉博士后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的多重考验,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现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本报记者 | 公欣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召开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世纪疫情带来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激流勇进,必将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中国也将继续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吕欣研究员认为,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重大灾难冲击面前,各国都难以独善其身。2020年以来,疫情延宕反复,病毒变异增多,叠加其他各类超预期因素,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信心不足。2020~2021年,全球经济年均仅增长1.4%,远低于2010~2019年10年间3.7%的年均增速,疫情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肉眼可见”。今年以来,俄乌冲突导致能源、粮食、原材料供应紧张,再加上过去两年西方以“放水”对抗新冠病毒的失败政策,货币发行、美联储扩表创下8.965万亿美元的新纪录,流动性泛滥造成了全球大宗商品、重要物资价格“涨声一片”。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国际能源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4.1%,非能源价格指数环比上涨8.1%,总指数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输入性通胀冲击。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对经济运行造成了明显负面影响。中国经济恰恰是西方防疫政策失败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受害者。

魏琪嘉博士后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的多重考验,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现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中国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为全球经济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我国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并将继续向非洲、东盟分别援助6亿剂、1.5亿剂疫苗,有助于弥合“免疫鸿沟”,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脆弱乏力,又叠加发展鸿沟加剧,甩责推诿解决不了问题,冲出迷雾需要各国同心合力、和衷共济。

辩证看待中国经济短期下行和长远发展前景

李阳博士后认为,面对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的严峻复杂形势,少数城市按下“慢行键”,封控管理区域部分停工停产,产业链供应链遭遇堵点,一些行业企业停产限产现象增多,人民群众接触性聚集性消费活动受到制约,重点群体就业难度增大,短期内给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但要看到,人民的生命健康不能拿来试错,如果不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将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别是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带来重大风险。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4月2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连续两年成为美国民众的第三大致死病因,位居心脏病和癌症之后,仅2021年美国就有46万死亡病例与新冠肺炎有关,其中老年人感染新冠肺炎后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年轻人。应该认识到,短期内严格的防疫措施,是为了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最大限度减小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更是为提升疫苗接种率、特效药物研发争取宝贵的时间。从长期来看,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强劲的经济增长动力是可以恢复的。

周海川博士后认为,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拒绝“躺平”,“以快打快”的中国式“共存”,不仅实现了对疫情传播的有效控制,也为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拒绝“躺平”,更加巩固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疫情暴发之初,我国通过实行严格的防疫政策,实现了最快速的“清零”,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复工复产方法,在全球率先恢复社会生产。市场担心的世界工厂“熄火”并没有发生。正是因为拒绝“躺平”,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治理方法,使中国成为疫情期间全球最稳定最可靠的生产基地,世界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更强。2021年我国出口总额增长21.2%,特别是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手套等抗疫物资出口暴增,为有关国家抗击疫情、挽救生命提供坚实物质保障。如果中国也选择“躺平”,可能世界将因疫情而失去更多生命。

中国拒绝“躺平”,主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球生产供应网络的不稳定性进一步上升,甚至一度出现中断,加上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对我关键设备、核心元器件供应上频频“卡脖子”,我国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严峻挑战。正是因为拒绝“躺平”,减少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我国主动重塑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设备研发,持续提升国产设备和元器件供给替代水平,我国重点行业供应链的国产化和可靠性水平较疫情前进一步提升。

中国拒绝“躺平”,积累了更出色的政府治理和防控经验。2020年以来,我国已成功控制了多次较大范围的疫情传播。3月以来,传播性更强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来势汹汹,面对防疫大考,深圳、广州等地没有“躺平”,针对奥密克戎病毒的新特点,多措并举摸索出了快速清零、恢复经济的方法,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成功经验。相信随着成功经验的推广,其他城市的疫情也将快速得到控制。正是因为拒绝“躺平”,中国政府始终能够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有效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小防疫对经济的影响。世界对中国政府治理水平的信心进一步增强,2021年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4.9%,首次突破1万亿元。

中国有能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近期,面对传播力更强的奥密克戎病毒,个别城市出现的困难,都是可以通过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来加以克服的。下一步,专家们建议地方要重视打通疫情防控“四保”中的堵点,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要保物流,重点在保“末梢”。孙大卫博士后认为,要花力气打通物流“末梢”,建议坚持“全国一盘棋”,实现各地物流人员、管控政策等信息互联互通互认,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让最基本的物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停止流动。

——要保民生,重点在保“基本”。苗张旺博士后认为,保障城市市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争取群众支持和理解,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基础。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受疫情影响群众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要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吃得上饭,让有慢性病的病人和急诊患者能看得上病。任何时候制定疫情防控计划,都要将如何有效实现基本民生保障作为首要内容。

——要保生产,重点在保“运转”。李洪侠博士后认为,企业的连续运转是保障产业链顺畅稳定的关键。疫情防控中,产业链一个环节的中断均会波及上下游,导致供需两侧出现不匹配。可以说,疫情中,保运转就是保生产和保民生。各地要围绕保“运转”,强化重点服务重点保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点带链、以链带面,确保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顶得住。

——要保企业,重点在保“存活”。李阳博士后认为,疫情防控的目的是要实现更安全的发展,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保证企业活下去是硬道理,这是疫情防控的要义。建议各地要高度重视企业的生存问题,围绕保“存活”尽快将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到位,建议将企业存活率也作为衡量地方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指标。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