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正能量”
摘要:“近期国际粮价继续大幅上涨,不是我国扩大进口造成的。”姜长云分析说,主要是多种国外因素引起的,如全球通货膨胀推高粮价、粮食供应链断点严重、物流费用上涨、俄乌冲突影响预期。
本报讯 记者付朝欢报道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仅是提振经济的重要之举,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近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召开专家研讨会,5位专家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展开深入研讨。
疫情暴发以来,世界经济遭受了一系列供给冲击,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冲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表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内向化趋势,多中心、多元化趋势和价值化、制度化趋势。为了应对新挑战,他提出,我国应当高举全球化旗帜,推行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同时,我国要建立应对国际重大事件形成的供给冲击的防范机制,化解短期产业链供应链危机。
近期,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国内供应链部分受阻。美国等西方国家一些政客、机构和媒体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炒作中国“动态清零”政策造成产业链供应链断裂。对此,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费洪平回应称,当下我国“动态清零”政策,可能在短期小范围内对部分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有一些影响,但这些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有限的,不仅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而且还将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恢复、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助力。
稳增长,关键在稳工业,重点是稳生产。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认为,目前各部门、各地区在协同发力,有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及时疏通堵点卡点,有效疏解难点痛点,通物流、稳生产、保供给。2021年底至2022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分别印发振作工业经济的文件,各项政策正在积极推进。
多重挑战下,粮食和能源如何保供稳价?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和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均表示,我国精准防疫、“动态清零”政策,有利于维护我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对国内能源保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近期国际粮价继续大幅上涨,不是我国扩大进口造成的。”姜长云分析说,主要是多种国外因素引起的,如全球通货膨胀推高粮价、粮食供应链断点严重、物流费用上涨、俄乌冲突影响预期。
王仲颖提到,今年3月份以来,国际国内煤炭价格倒挂现象愈加明显,我国煤炭进口逐步减少,这也有效地抑制了全球煤炭价格上涨趋势。他表示,目前各国加快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步伐,已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国家可以有效减少地缘政治波动对本国的影响。
确保粮食能源安全是重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将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更好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相关报道见2版)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