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一站式”服务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摘要:截至3月底,海南实有市场主体178.69万户、同比增长40.17%,增速全国排名第一。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罗津 记者王心武)4月19日,海南省召开“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海南积极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截至3月底,海南实有市场主体178.69万户、同比增长40.17%,增速全国排名第一。
据统计,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全省新增市场主体139.85万户,增长率116.17%。《总体方案》发布以来,全省新增市场主体94.71万户,增长率88.83%。
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培育高质量主体,海南加强营商环境法治体系建设。推动出台全国首部反消费欺诈领域地方立法《海南自由贸易港反消费欺诈规定》、全国首部公平竞争领域立法《海南自由贸易港公平竞争条例》;推动在全国率先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市场主体注销条例》,创新提出依职权注销、代位注销、除名制度;推动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创新提出未注册驰名商标实施跨类保护,平行进口、贴牌加工的注册商标商品保护规则和知识产权纠纷早期中立预判或评估制度等制度;在全国率先出台跨境电商合规经营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和常见经营行为合规指引。
持续降低市场准入准营门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和环节,实现企业设立、公积金和社保登记、刻章和税务发票申领、银行预开户等事项“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由从2018年的8.5个工作日压缩至现在的1个工作日,办事环节由至少7个压减至1个。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实物印章和电子印章同章同模同效力。13个市县推行免费送章,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创新准入即准营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全国力度最大,海南省实行告知承诺事项109项,数量全国第一,比其他自贸区多42项。在全国率先将非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证照分离”改革的四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政务服务减事项、减材料、减材料、减流程。正在推动“一业一证”、“一业一照”、涉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深化注销便利化改革,将简易注销公告期从45天压缩至7天,全国最短,大幅降低退出市场时间成本。
优化包容审慎精准的监管机制。在全国率先推行信用修复制度,被国务院在全国推广。建立市场监管事项、轻微违法免罚和生产经营风险“三项清单”。实行首席风险官制度。上线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按风险分类结果实施低干预、高效能的精准靶向监管。全面实施网格化监管,采取“定岗、定格、定人、定责”措施,打造上下贯通、左右互联、无缝衔接的管理体系。
坚持保障市场公平竞争。2019年4月,海南省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强化竞争政策”试点,成立了全国境内首个公平竞争委员会。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公平竞争条例》,并完善了配套制度,基本建立了自贸港“1+N”公平竞争制度体系框架。实现了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定量评估全省覆盖,全省清理存量政策措施、审查增量政策措施修订、废止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近4万件。查办了一批在全国或省内具有较大影响或标志性意义的垄断案件。
强化质量基础设施支撑。启动建设国内相关领域唯一的“降解材料质量安全评价与研究”“热带蔬果质量与安全”2个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建立全国首个省级绿色标准体系。服务海南特色产业发展,建立旅游消费、芒果、咖啡、香料、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等产业标准体系。出台槟榔质量安全监管方案和地方标准,引导槟榔产业规范发展。试点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行动。引导认证机构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活动。规划全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累计建立223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授权11家单位建立91项计量标准,补充检定力量不足。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