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灵宝市“四举措”奏响重点项目建设最强音
摘要:如今,灵宝市一项项举措,一个个项目,在金城大地涌动着发展热潮,开局即冲刺,稳中求进、厚积成势,借助项目建设这一强大引擎,灵宝必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行,奋力书写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发展网讯 春回大地热潮涌,处处皆闻奋蹄声。走进河南省灵宝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豫灵、城东产业园,企业生产满负荷运转、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一股紧张而忙碌的气息扑面而来,看到的是活力、是激情、是信心、是希望,招商引资紧锣密鼓,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让人振奋,一大批项目拔地而起,蕴含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灵宝市实施重点项目253个,总投资799.1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56.5亿元,其中,40个项目列入省2022年补短板“982”工程重大项目清单,总投资247.74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82.7亿元。截至目前,40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31.43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38%。前“三个一批”项目中,有总投资8.5亿元的函谷关段风电项目、总投资3.2亿元的河南万贯实业有限公司各向同性石墨化项目、总投资3.2亿元的灵宝鸿宇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挠性覆铜板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民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吨高纯氧化锗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源丰果业果胶5个项目建成投产;今年谋划上报专项债券项目18个,总投资33.87亿元,计划发行专项债券16.85亿元。截至目前,已有总投资2.81亿元的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养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1.26亿元的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总投资1.02亿的中小企业孵化园二期项目、总投资4065万元的老城区供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4个项目发行专项债券,发债2.97亿元:还有总投资6.05亿元的西华村城中村改造一期项目、总投资4.91亿元的北厥山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总投资6172万元的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业务用房扩建及配套工程、总投资4538万元的产业集聚区供水厂扩建及配套管网工程4个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全市已谋划储备“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较高的项目172个,总投资计划309.2亿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灵宝市以创新四大举措,奏响了灵宝市重点项目建设“最强音”,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一、用好考核“指挥棒”,打造项目建设“硬实力”
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即“现场督查机制”“组织一把手述职”“成绩捆绑干部考核”,多维度考核,考实、考真、考深各部门项目建设工作质量,持续开展“月点评,季观摩”活动,将重点项目建设成绩纳入干部考核,用好考核“指挥棒”,打造项目建设“硬实力”。
二、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构建重点项目建设“防火墙”
持续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优化资源配置,破解要素瓶颈制约,以“项目必保”的决心,做实要素保障,为高质量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容缺办理”“并联审批”等改革举措的集成效应,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1月27日,还出台了《灵宝市“三个一批”及省、市重点项目容错免责备案办法》,旗帜鲜明地为担当的干部担当、为负责的干部负责。
三、建立重点项目周调度制度,“撸起袖子”加油干
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周调度机制,协调各相关部门,制定重点项目实施时间表,每周一收集汇总项目联审联批情况、应开未开项目推进情况及“三个一批”项目进展情况,每周五由分管市领导组织召开全市重点项目调度会,听取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工作措施、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计划,对项目进展情况、问题解决情况逐项督办,对项目立项、环评审批、建设施工审批和竣工验收,用气、用工、用能、用地等前期手续办理开辟快速通道。集中办公、集中办理、集中解决,积极调动各单位工作热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快出形象、早出成效。
四、多点突破,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实施服务督导全覆盖。把项目当阵地、把现场当战场、以进度为尺度,采取工作专班“一对一”跟踪服务等措施,全方位做好服务保障,主动为企业解难,为项目建设高质高效推进护航,确保签约项目及早开工、开工项目60日内实质性开工、投产项目及早达产达效。每季度分别对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土地资金要素保障、交叉施工、统计入库等情况开展一次大排查,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持续跟踪解决,让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目前,灵宝市2022年已开工重点项目96个,总投资17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74.6亿元。第四期“三个一批”有凌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备项目、年产3000吨出口软包装食品罐头项目、中央厨房集体供餐项目、白银产业深加工等6个项目将在7月份建成投产。
春潮涌动万象新,项目建设正当时。如今,灵宝市一项项举措,一个个项目,在金城大地涌动着发展热潮,开局即冲刺,稳中求进、厚积成势,借助项目建设这一强大引擎,灵宝必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行,奋力书写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张建兴)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