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绿”字当先擦亮振兴底色
摘要:近年来,恩施市板桥镇咬定“生态立镇”不动摇,大力开展“四化”行动(绿化、美化、序化、文化),“绿”字当先、擦亮底色,写就生态振兴大文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展。
初春的板桥,春和景明、满目翠绿。阳春三月,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板桥镇全体干部职工在各村(居)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公路沿线一片繁忙景象。
近年来,恩施市板桥镇咬定“生态立镇”不动摇,大力开展“四化”行动(绿化、美化、序化、文化),“绿”字当先、擦亮底色,写就生态振兴大文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展。
添绿:优生态、靓山水
放置树苗、挖土填坑、提桶浇水……3月18日,在板桥镇新田村中坝组田园综合体基地,镇政府的60余名干部正在帮一棵棵海棠树苗“安家落户”。
“坑要挖深一点,苗子要扶正!”镇林业站站长于明途一边栽树,一边不忘进行技术指导,欢声笑语回响在田间地头。
半天时间,300多株海棠树苗就在这里安了新家。放眼望去,新栽种的苗木在和煦的春风中等待吐露新芽,山水田园将又添新绿。
“四五月份就会开花,到时候更好看。”在镇人大主席黄大明眼里,树苗带来的不仅是“绿色”,更是板桥生态振兴的希望。
2022年以来,板桥镇按照“见空补绿、见缝插绿”的原则,在“恩川线”“屯渝线”“板新线”“大新线”四条示范线全面开展义务植树和裸土复绿行动。截至3月中旬,全镇主公路沿线已完成裸土复绿200余亩,义务植树载种红叶石兰、柳沙、桂花等苗木5万余株。
同时,板桥镇加强资金统筹安排,采取统一采购苗木与指导大户选购优质苗木相结合的方式,压实村居和经营主体栽种管护主体职责,明确专人监管,加强技术指导,确保苗木成活率。
在大山顶女儿湖,积雪正在消融,一排排柳沙错落有致,湖光山色交映生辉。
“目前林场已修复退化林700余亩,未来将继续在‘增绿添彩’方面有所作为。”大山顶林场场长林华表示,林场将以女儿湖为中心,打造1000亩左右的“彩色森林”园林景观,为全镇“林相改造”工作做好示范。
绿树环村、绿林绕镇,林木围绕板桥的村落、庭院、道路茁壮成长,也推动着光伏发电、风电、蔬菜等绿色产业借势发力,让板桥镇真正实现“华丽蜕变”。
护绿:净环境、美家园
2022年以来,板桥镇“四个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一呼百应,全镇上下都主动参与。
3月18日下午,大木村湾河组村民吴家辉正在家里打扫卫生,收拾窗台、茶几上的杂物。
这离不开“干部包户”制度的功劳。
每周五下午,包户干部胡熙都会上门督促吴家辉把家中卫生打扫干净,房前屋后收拾整齐。起初,吴家辉也有抵触心理,于是胡熙就亲自动手收拾屋子,吴家辉过意不去,渐渐化被动为主动。
“周围的环境这么好,居民把家里收拾干净,住得也舒心。”胡熙深有感触,“第一次有了效果,后面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在绿水青山间走生态振兴路,示范效应引起连锁反应,净化、美化家园逐渐成为板桥镇群众的行动自觉。
在板桥居委会洞藏山居酒店,民宿门前的院落最近又新栽种了一些红叶石兰、串串红,还穿插摆放了一些石磨、花盆,让整个院落看上去又增色不少。
“全镇都在搞美丽庭院建设,我也想试一试。”民宿老板王超介绍,他在网上搜集观看了许多美丽庭院建设范例,在反复比较和衡量后,决定也在自己的院子里尝试一把。
用竹子在院落外围扎一圈围栏,间隔栽种花卉、摆放石磨等。王超用了2个月时间,把自己的庭院里里外外精心装点了一番,只等旅游旺季到来时,“彩色院落”脱颖而出,受到游客青睐。
植树栽花营造“面子”,护绿添美补上“里子”。板桥镇积极倡导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为人居环境换上绿颜,构筑绿色新屏障。
活绿:兴产业、惠乡邻
“如何做足“绿”字文章,需要大家集思广益。”3月5日晚,板桥镇党委书记赵林在板桥居委会老板桥组的群众会上畅言发展蓝图。
对群众而言,增绿就是增收。如何最大程度发挥生态效益?板桥镇选择“落子”在市场主体上。
3月16日上午,在板桥居委会让水坝组月亮湾,工人们正沿着道路砌围墙和花坛,将前几日栽种的桂花树包围起来。
用材中的树苗、红砖、水泥沙浆都是恩施市山地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华友购置的。听说政府号召义务植树和庭院改造,他率先响应,出资6万余元购买材料,用于公路沿线绿化和庭院升级。
施工现场对面就是板桥镇有名的让水坝草场。一直以来,优越的空气质量、成片的绿茵草场都是让水坝的“流量密码”。经过谢华友精心打造,草场现在已然成为板桥镇“农旅融合”发展典范。
除了绿油油的草地,喂养的牛羊休闲地散步、吃草也是一道风景,谢华友又专门从内蒙古购买一批蒙古马供游客观赏和骑乘,还在草场里提供蒙古包、农家乐等食宿体验。
“生态环境好了,来草场游玩的游客自然会增加。”据谢华友介绍,2021年,让水坝草场共接待游客4200余人次,实现收入60余万元,还带动周边多家民宿发展。
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生态经济。目前,板桥镇已有十多名市场主体负责人参与到全镇“四清、四整、四建、四化”工作中,为高山小镇的生态振兴起到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以“绿”为底、生态当先,是乡村振兴的底色,更是乡村振兴的发展密码。多管齐下,把“颜值”变为“价值”,板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模式必将书写生态惠民的新篇章。 (廖亮 赵映雪 张迅 胡熙)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