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助力“中三角”发展再提速
摘要: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中三角”,是我国面积最大、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群,涵盖湖北、湖南、江西3省31个城市。2020年,常住人口超过1.3亿人,地区生产总值(GDP)约9.4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约9.3%。
本报记者 | 付朝欢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再提速,同饮长江水的鄂湘赣三省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方向路径和任务举措。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好在内陆地区,承东继西、连南接北,被寄予厚望。”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表示。
“中三角”被寄予厚望
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中三角”,是我国面积最大、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群,涵盖湖北、湖南、江西3省31个城市。2020年,常住人口超过1.3亿人,地区生产总值(GDP)约9.4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约9.3%。
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公布。前后比对有关表述,不难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有了明显提升。
《发展规划》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期待,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支撑”和“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再看《实施方案》,则扩展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还赋予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的更大期待。
其实,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定位被提升至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同一梯队。
秦尊文表示,要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有底气的;但要成为全国范围内又一“重要增长极”,长江中游城市群仍有不少“短板”亟待补齐。在他看来,“中三角”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及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程度不及成渝地区。
这些“短板”,在《实施方案》里也有相应的表述。“省际协商协作机制不健全,一体化发展水平偏低;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不足,次级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偏少;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全方位开放格局尚未全面形成;长江污染治理基础还不牢固,绿色低碳转型任务繁重。”
《实施方案》还提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也暴露出安全韧性发展水平不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
五大重点方向明确
围绕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总体定位,《实施方案》明确以下重点发展方向:
建设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产业体系完备、基础牢固等优势,促进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加快壮大一批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地。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发挥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依托武汉东湖、长株潭、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强化创新资源集成,努力在关键共性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重点领域形成突破,形成协同创新示范。
构筑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发挥市场优势和空间枢纽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动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互动协作,高标准建设湖北、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提升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水平。
创建绿色发展先行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生态共保环境共治,筑牢长江中游生态屏障,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培育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社保、教育、医疗等共建共享,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打造人民群众宜居宜业、共享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
一体化融合有待加强
从新格局的构建来看,城市群和都市圈是支撑载体,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节点。
根据《实施方案》,长江中游城市群构建“三核三圈三带多节点”的空间格局。“三核”指三省省会城市,即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和江西省南昌市;“三圈”指武汉城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
从规模和体量来看,2021年,武汉城市圈GDP达到3.01万亿元,位居全国省域城市圈第一名,面积为5.7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3100万;长株潭都市圈GDP为1.92万亿元,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500万左右;以南昌为中心的环鄱阳湖城市群,则处在第三梯队的位置。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同城化实现实质性突破,南昌都市圈培育取得积极进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
但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立足发展基础、紧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指出,武汉、长沙、南昌这三个省会城市都还处于聚集要素的阶段,没有达到外溢的阶段。此外,这三个省会城市,相对独立性都比较强,各自有各自的辐射范围和要素聚集空间,现在还达不到需要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程度。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目前发展面临的最核心、最紧迫任务是加强区域合作。正如国务院批复所指出的,三省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协同机制,细化任务举措,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何建华研究员建言,长江中游城市群要跳出行政区划的壁垒,让资源要素在城市间自由流动,提高城市之间协同发展的潜力和动能。此外,要在长江大保护的前提下,优化提升城市发展等级,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民生扶持措施,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高质量发展城市群。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