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企业创新价值,抵御全球通胀与衰退

2022-03-16 17:36 中国发展网
创新价值

摘要: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传统服务业,都可以借鉴“软价值创造新需求”的战略来推动企业创新升级,不仅做硬价值的制造者,还要在产品中赋予更多的研发、设计、品牌、体验等软价值,并创新渠道、应用场景、流量,来创造软价值,以此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创造新需求,带来新的经济增量。

滕泰

涨价受益者、价格转移者与调控替罪羊

企业对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转移能力与它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或者说垄断地位,密切相关。上游的煤炭、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2021年由于经济复苏需求转好,但产能短期释放相对有限,导致二、三季度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以煤炭行业为例,自2021年5月以来,价格持续走高,受益于此,中国煤炭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大幅上涨,规模较大的29家煤炭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上涨近30%,净利润同比增长超60%。

在通胀发生初期,市场供需状况都较宽松,生产者不会受到什么损害或者损害较轻微,因为一来下游需求旺盛,二来当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企业可以通过提价,在一定程度上将部分新增成本转移给下游厂商,最终转移给消费者。比如,国内调味品龙头企业海天味业,2021年10月发布涨价公告,距离上一次涨价已过去5年,本轮涨价的原因在于上游大豆、豆粕、玻璃等原材料自2020年开始涨价,毛利率从45%~46%下降至39%~42%的水平,为此,海天味业将酱油、蚝油、酱料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主要产品调整幅度为3%~7%不等。

不过,即便是通胀成本转嫁能力最强的企业,在持续高通胀下最终也难以独善其身。首先,持续通胀使老百姓的购买能力下降并减少消费;其次,持续通胀使企业面临工人要求加薪的巨大压力,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再次,政府为抑制通胀而采取的紧缩银根措施,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陷入短期流动性不足的危险,特别是在前期宽松信贷环境下积累高负债的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的时间,家具行业注销9万多家,家电行业注销3万多家,建筑工程注销近5万家,涂料下游客户汽车、家电等多个行业注销企业数超过30万家,中小企业倒闭数量明显超过往年。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除了受疫情的影响,还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上游原材料涨价,成本端压力显现,中小企业不能维持满产状态,有单也不敢接;二是生产过程中原料等过多占用现金流,对企业财务有较大的冲击。

紧缩银根政策往往迫使生产厂商改变经营策略。在上一轮通胀的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等政策,货币紧缩亦给很多企业的资金链带来不小的考验。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正常情况下就面临着融资难题,一旦赶上为控制物价不断收紧银根,日子就更加难过了。

库存、长单套期保值与一体化价值链

面对原材料上涨,中下游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库存的方式来应对,在价格逐步提升的过程中快速积累原材料锁定成本,但提高库存对企业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对行业、产品、价格未来走势有充分认知,而且在提升原材料库存的过程中会增加库存成本,对企业现金流也提出较高的要求。

化工、螺纹钢、水泥、焦化等中游行业,普遍会使用长协合同或买入远期合约来基本稳定未来原料价格,买卖双方一般会商定一个基准价及上下浮动幅度。部分企业会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来锁定原材料成本,企业事先在期货市场买进期货,以防止未来买进现货时因价格上涨而造成经济损失。有数据显示,2020年部分上市公司对上游材料进行大额期货套期保值,如中国化工企业恒力石化针对上游的原油、PTA、苯乙烯、乙二醇等品种保证金额度达到90亿元,新能源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对上游镍、铝、铜等品种套期保值保证金达60亿元,中国白色家电巨头美的集团对上游铜、铝、钢材、塑料等品种套期保值保证金达30亿元。当然,进行期货套期保值也需要具备相应的金融专业能力以及市场判断能力,一旦看错方向,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会非常大。

部分中下游企业,面对上游持续涨价或供给的不稳定会做长远考虑,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是策略之一。例如,光伏行业曾是国内竞争最惨烈的行业之一,上中下游一直存在着话语权的争夺。2021年硅料价格从年初每吨不足8万元涨到26万元,涨幅超过200%bx。上游硅料企业因此利润暴涨700%以上,下游电池及组件企业则出现了亏损。中国光伏行业单晶硅龙头企业隆基股份除了上游多晶硅料外,在单晶硅棒、单晶硅片、单晶电池片、单晶组件,下游的单晶地面电站以及分布式电站均有布局,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价值链,从而使企业不论是对上游通胀还是下游波动,都能拥有比较好的抗风险能力。

开拓国内外资源、收购矿山,也是企业控制上游成本冲击的有效战略。仅有冶炼但不具备矿山资源,那么企业终究面临上游成本的波动压力,作为全球大型矿企的必和必拓,目前在美洲、欧洲、亚洲、澳洲、南非等地均有相应子公司进行上游的勘探及资源项目的并购,从而保证企业行业地位及成长。国内也有相关案例,如中国五矿2009年以13.86亿元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产OZ Minerals公司主要资产,2014年以约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一起海外矿业收购案。上市公司中矿业巨头紫金矿业2005年介入缅甸母伟当镍矿合作勘探项目,开启全球扩张道路,2007年牵头联合完成对英国Monterrico公司的全面要约收购,获得旗下矿产开发权,2009年以近34亿元收购澳洲铜金矿公司,2011年收购吉尔吉斯坦第三大金矿60%股权,后续通过跨国并购不断扩张。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针对动力电池原材料矿产也在不断进行全球布局,2018年通过加拿大时代持有北美锂业43.59%股权成为控股股东,2019年宁德时代下属子公司通过增发入股的方式获得澳大利亚上市公司Pilbara 8.5%股权,其主要从事锂矿和钽矿的勘探与开发,2021年宁德时代分别以2.98亿美元和2.4亿美元购买加拿大温哥华锂矿企业Millennial和非洲锂矿Manono部分股权,等等。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尽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萎缩4.3%,但中国对外矿业投资增长10.8%,达51.3亿美元。

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矿山资源也有因国际政治原因而受到阻力的,典型者如2009年中铝集团拟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增持其19%股份,最后以失败告终。2020年江西铜业以11.159亿美元的对价间接持有国际铜矿巨头第一量子18%的股权仅半年,最终因关系不和而出售。考虑到当前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企业在收购方式上不得不更多考虑对方所在国的顾虑及利益诉求。

芯片供不应求也让智能设备、汽车等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建设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和价值链,不但能确保获取价值链分工中的较大利益,也能在特殊情况下抵御外来“黑天鹅”风险。华为为应对国外技术封锁,开始扶持众多国内企业。华为旗下哈勃投资在近几年时间里,在上游芯片领域进行多起投资,超20家芯片企业被包含其中,涵盖了半导体材料、工具、设计、测试仪器等多个产业链环节,甚至第三代半导体都有所涉及,且已不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通过订单扶持上游企业成长,最终解决“卡脖子”问题。无独有偶,宁德时代作为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企业,曾在2020年一起公告中披露其扶持国内产业链的决心,其中提到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近年来不断发展,但产业链仍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关键资源供应不足等短板,可能制约行业长期发展,为此公司出于长期战略发展考虑,围绕主业对产业上下游优质公司进行投资,加强合作协同。

市场地位与定价权

这轮全球通胀刚出现不久,国际消费品巨头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宝洁等率先涨价,国内家电企业美的、TCL等也早在2021年初宣布提价。进入2021年10月份以来,包括油盐酱醋、速冻食品、瓜子等消费企业相继涨价,除了前文提到的海天味业,还有恒顺醋业对部分产品价格上调5%~15%不等,安井食品、海欣食品对部分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菜肴及米面产品提价3%~10%,恰恰食品对葵花子系列及南瓜子、西瓜子产品提价8%~18%,拥有价格话语权是企业行业地位的体现。

有关研究表明,中国的采掘业、冶金、建筑装饰业、化工、通信、汽车、家用电器都已经形成寡头垄断局面,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的企业拥有较强定价权,在通货膨胀过程中是受益的。

在煤炭采掘业,2020年前八家大型企业原煤产量占全国的47.6%;在铜冶炼行业,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紫金矿业、中国五矿等五家企业即占有一半以上市场份额;在钢铁业,中国宝武集团一家的粗钢产量就占全国粗钢产量近14%。以上企业在这一轮上游工业通胀中营收和净利润均取得较高增长,如中国神华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40.24%,达2 32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1.42%,达407亿元;紫金矿业前三季度营收增长29.55%,达1 690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147%,达113亿元;宝钢股份前三季度营收增长38.87%,达2 789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175%,达216亿元。

化工行业中,全球MDI产能巨头万华化学2021年3月宣布新一轮涨价,MDI价格调价幅度最高达37%,三季报显示,万华化学前三季度营收增长118%,达到1 073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265%,达到195亿元。

在白色家电行业,海尔智家、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信科龙占据了市场主要份额。这些行业的头部企业都具备了较高的定价权。美的集团于2021年2月底为应对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宣布美的冰箱产品涨价10%~15%,成为2021年首家宣布涨价的家电企业。海尔智家表示针对原材料和零部件价格上涨,公司也通过调整终端价格等措施对冲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海尔智家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99.35亿元,同比增长57.68%。海信家电也于6月开始上调空调产品价格,10月起全面上调海信容声冰冷洗产品价格,幅度在5%~10%。

中国行业集中度较低的领域主要是医药生物、轻工制造、电气设备、计算机、纺织服装、机械设备等。这也意味着在通胀来临时,上述这类行业的企业通常成为上游提价的被动接受者。以轻工制造行业为例,2021年上半年上游成本冲击还不明显,但到2021年3季度开始,上游原材料上涨以及海运费涨价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第三季度营收和毛利率明显下降。

传统企业,靠垄断地位保护自己的利益,靠牺牲下游或消费者的利益自保,虽然能够暂时在通胀中获利,但如果把下游挤压到没有生存空间的程度,也必然面临着市场的萎缩和行业景气的下行。一旦衰退来临,巨大的重资产、高额的成本,往往使它们收入迅速下降,甚至陷入严重亏损。

如何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要么有持续强劲的创新能力,如苹果、IBM、特斯拉、辉瑞制药、华为等国际巨头,要么具备强大的软实力,如可口可乐卓越的文化软实力、场景创新能力。作为制造企业,如果不想成为上游提价的被动接受者,就需要依靠技术、研发、设计、创意、品牌、流量这些软价值创造能力。

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传统服务业,都可以借鉴“软价值创造新需求”的战略来推动企业创新升级,不仅做硬价值的制造者,还要在产品中赋予更多的研发、设计、品牌、体验等软价值,并创新渠道、应用场景、流量,来创造软价值,以此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创造新需求,带来新的经济增量。

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凡是产品和服务中软价值占比高的,比如苹果手机、特斯拉新能源汽车、茅台酒等,企业的利润就比较高,生存就比较好;凡是软价值系数比较低的产品,毛利率就比较低,现在面临的生存状况也就比较困难。

(摘自《全球通胀与衰退》中译出版社2022年2月出版)

责任编辑:张洽棠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