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推动贵阳—贵安—安顺实现同城化发展
摘要:《规划》指出,贵阳是贵州省省会,安顺是贵州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贵安新区是全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培育建设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有利于推动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培育壮大省域核心增长极,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对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贵州省在西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记者吴承坤 近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印发《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规划》指出,贵阳是贵州省省会,安顺是贵州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贵安新区是全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培育建设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有利于推动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培育壮大省域核心增长极,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对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贵州省在西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规划》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四新”总体要求和“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提升都市圈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为突破口,着力优化都市圈空间格局,推动产业协作、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把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宜业宜居宜游现代化都市圈,为黔中城市群发展壮大、贵州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提供重要支撑。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常住人口达到1090万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二是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间产业分工趋于合理,创新驱动、功能互补、产城融合的城市协作基本形成,产业高端化发展稳步推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左右,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工业总产值达到8500亿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400家左右,形成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五百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三是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轨道成网、公路畅通、物流高效的交通网络基本建成,贵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数字都市圈建设初具成效。城际铁路、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350公里,高速公路网密度达到12.5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上,建成区道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实现管道天然气“县县通”。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45000Gbps,骨干直联点互联链路带宽达到600Gbps。四是生态环境安全性更加稳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防治并举的环保格局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达到61%,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95%。五是公共服务普惠性持续提高。率先完善统筹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基本建成设施共建、服务共享、治理精细的公共服务体系。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教育现代化程度走在全省前列,城镇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8张以上,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2%以下。六是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贵阳贵安基本建成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处于西部前列,全面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铁路年旅客发送量达到5500万人次以上,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000万人次以上,进出口总额达到560亿元以上。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发展的7项重点任务:一是优化都市圈空间格局,打造贵阳贵安发展核心,加快安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构建贵阳“外环高速公路”城市经济圈,加强城镇组团联动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二是强化都市圈产业协作,推动都市圈协同创新,打造新型工业优势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协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是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共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协同建设现代绿色水利,提高能源供应安全性,加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共同强化生态空间保护,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协力推进绿色发展转型。五是实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卫生健康协同共进,加快社会保障接轨衔接,推动政务服务联通互认。六是建立健全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协商合作机制,健全要素市场一体化机制,创新社会治理联动机制,探索利益共享激励机制。七是协同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拓展开放合作空间,协力壮大开放平台,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合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规划》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明确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要素保障、加强监测评估、扩大社会参与。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