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发布 京深沪稳居前三,苏州珠海表现亮眼

2022-01-23 11:09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 记者潘晓娟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中,科技创新作为持续催生城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已被摆在城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城市是国家创新活动的主阵地,提高城市创新能力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

2022年1月18日,“2022首科新年论坛——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科技创新”以线上会议形式成功举办。论坛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协办。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教授发布《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报告构建了“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对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估,全景式地揭示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总结中国城市迈向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重要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政策建议,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自2017年首次发布以来,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1年度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2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南京市、广州市、杭州市、武汉市、苏州市、西安市、珠海市、成都市、合肥市、天津市、厦门市、宁波市、无锡市、青岛市、郑州市、常州市和长沙市。

从省级区域来看,排名前20的城市中,除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外,江苏省的城市最多,包括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4个;广东省有3个,分别是深圳市、广州市和珠海市;浙江省有2个,分别是杭州市和宁波市;湖北省、陕西省、四川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和湖南省分别有1个城市进入前20。

省会与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南京市、广州市、杭州市、武汉市、西安市、成都市和合肥市。

地级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苏州市、珠海市、无锡市、常州市、嘉兴市、佛山市、中山市、东莞市、芜湖市和湖州市。

报告提出了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的6个态势与特征:(一)创新指数呈“右偏态”分布,我国城市科技发展整体水平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二)城市科技创新排名同比波动明显,创新环境波动幅度最为显著,创新绩效排名相对稳定;(三)科技创新头部城市排名出现分化,大体形成“四种类型”;(四)不同规模城市间的科技创新水平差距正在缩小,特大城市科技创新动力十足,中等城市科技创新水平增长乏力;(五)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各异,综合创新水平偏低城市也有亮点;(六)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城市科技创新发展优势显著,整体集聚效应明显。

从国家战略视角来看,报告对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和副省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重点分析,并认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创新高地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稳步推进科技合作交流,开放创新拓展新空间,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引领与辐射特征凸显,自主创新与协同合作并驾齐驱。

同时,报告分区域观察了城市科技创新互动效应,提出3个观点,一是在省域层面,资源环境禀赋不一,创新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二是在城市群层面,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处于龙头引领地位;三是在区域层面,南强北弱格局明晰,中心城市“C位”主导。

论坛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民族团结杂志社、企查查数据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科技创新”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研讨。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与民族团结杂志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民族地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研究基地”,旨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民族地区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实践,推动共同富裕,全面塑造民族地区发展新优势。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还与企查查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高效整合优势资源,创新“产学研”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机制,聚焦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共同开展前沿研究。

责任编辑:潘晓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