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做好短期经济的平衡和中长期的结构调整
摘要:一是指导思想还是要做好短期经济的平衡和中长期的结构的调整,防风险和调结构的平衡。把中长期作为经济增长重要的一个方向,不是简单地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张洽棠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月度数据分析报告(2022年1月)发布会在线举办,本次会议聚焦 “寻求三重压力下短期平稳运行与中长期结构转型的中国经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教授代表课题组发布月度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宏观经济运行仍需直面五大风险与挑战。
五大风险包括:一是外部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很多。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经济放缓后的全球政策和中美博弈等三个外部不确定性基本是负面的。二是疫情本身的压力。国内疫情反复和结构性调整对经济有一定下行的压力。三是经济增长约束带来的压力,在某些政策方面要考虑经济平衡运行和平滑过渡,不仅要提出最终的目标和提出达到这个目标严格的管控,而是要达成和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能够平稳过渡的有机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才能保证这种转型的成功。四是房地产领域的风险加速释放,地产“灰犀牛”渐行渐近。黑天鹅和灰犀牛,当前“黑天鹅”是新冠肺炎疫情,“灰犀牛”是地产泡沫,刺破房地产的泡沫,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要做到有序,不是简单刺破,而是要找到刺破它和转换成功的路线图,而不是以重大的经济金融危机,以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破坏作为代价。五是整个社会的财务风险持续处于高位,在经济社会政策选择中总是会遇到两难,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必须要采取宽松政策,这种放松就有可能导致债务的进一步扩张,形成更大的债务压力和未来偿还债务的风险,应对这个挑战并不容易。
报告建议要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防风险的双平衡:
一是指导思想还是要做好短期经济的平衡和中长期的结构的调整,防风险和调结构的平衡。把中长期作为经济增长重要的一个方向,不是简单地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
二是从政策平衡来看,采取稳增长和防风险结合的“双底线”思维,稳增长为主兼顾防风险,或者防风险为主兼顾稳增长,把双碳长期目标和经济短期目标结合在一起。
三是适当提高疫情防控政策灵敏度和灵活度,来提升防疫政策和宏观政策的协同,要精准防控,保证经济运行和保证人民生活和社会基本有序的运行。
四是中央提出要慎重出台有收缩信号的政策,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的协调。稳增长的信号要明确措施要有力到位,要慎重出台具有收缩信号的政策,要做好跨越周期的准备,为了更好地跨周期要做好一些逆周期的调节。
五是应该要清理房地产过去的政策,集中清理政策,要采取应对风险的措施,特别是要解决房地产预期问题,要避免房地产风险外溢和传导,包括要建立房地产稳定专项基金等。
责任编辑:张洽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