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吴乾渝建议进一步加强市级医疗机构老年友善建设
摘要: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2019年本市60岁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达到580.33万,占23.9%,预计到2025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680万,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巡视员吴乾渝建议加强市级医疗机构老年友善建设。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2019年本市60岁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达到580.33万,占23.9%,预计到2025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680万,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就医需求明显增加,如何让老年人方便就医、就医过程受到帮助和尊重,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提出健康老龄化,即以疾病为基础的医疗模式向以老年人需求为核心的综合关怀模式转变,同时创建关爱老年人的友善环境。上海各大市级医疗机构技术先进,水平高超,深受人们信任,年诊疗人次超过861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为老年患者。上海正在积极打造亚洲医学中心,打响城市品牌,践行健康老龄化,倡导老年友善服务,应成为努力方向。
近几年,上海市级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快速发展,互联网预约、自助设备广泛应用等,大大改善了就医环境,提高了服务效能。但对于不善使用智能手机(设备)的大部分老年人而言,面临着数字鸿沟带来的种种不便,预约、挂号、缴费、取药都会碰到问题。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亦部署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十四五期间上海老龄事业发展的主线将围绕老龄友好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在积极创建国际老年友好城市的过程中,首先应帮助老年人在互联网时代跨越数字鸿沟、方便就医。
为此,上海政协委员建议,一要营造老年友善环境。各大医疗机构,在不断创新发展智能化服务的同时,应坚持传统服务兜底。二要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坚持在互联网挂号的同时,亦采用适当的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多种方式,畅通老年人预约挂号渠道。三要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留出足量的号源优先保证家庭医生为老人预约、挂号、转诊。同时优化号源结构,让老年人在社区首诊后,若有需要可以方便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就诊。四要优化服务流程。完善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加大导医、志愿者等人工服务,在挂号、收费等环节设人工服务窗口及现金收费窗口,智能设备配有人工值守。五要在疫情防控期间,完善健康核验方式,配备“卡码合一”智能设备,通过刷身份证或社保卡自动展示健康码,方便老人通行就医。六要响应国家号召,示范引领,应建尽建,创建老年友善医院。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