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六城联动”展宏图 多点支撑蓄新能
摘要:注重融合建“六城”。突出“四化”融合、产城融合、多规融合理念,围绕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六新产业”和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发展方向,推进城市形态、历史文态、自然生态、经济业态“四态合一”,着力构建率先突破的产业支撑体系和空间发展体系。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 倪文忠 郭东波 “六城联动”是长春振兴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和突破口,是长春落实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主攻方向,是支撑“三强市、三中心”、构建优势互补区域经济布局的主要载体,必须整体把握、系统推进、联动实施。
注重融合建“六城”。突出“四化”融合、产城融合、多规融合理念,围绕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六新产业”和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发展方向,推进城市形态、历史文态、自然生态、经济业态“四态合一”,着力构建率先突破的产业支撑体系和空间发展体系。
强化协同建“六城”。推动六城一体统筹、相互支撑,以民生引领、以产业强基、以科技赋能、以文化蓄力、以生态涵养,既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布局,又突出地域特色、协调联动,打破区域界限,点线面结合、全域化实施,聚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建立区域中心城市的生产力布局和竞争力格局。
突出实效建“六城”。以规划目标为引领,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以万亿及千亿级产业为主导,以“项目库”“平台群”“资金池”“政策包”“人才谷”为支撑,以科学合理、导向鲜明的绩效考核为激励,以专班推动为保障,切实形成以“五化”工作法推动落实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就一定能把美好蓝图写在长春大地上,开创振兴发展率先突破新局面。
未来五年,长春将以“六城联动”作为承接战略、引领战术、推进战役的主要抓手,强化项目、平台、产业协同布局,强化科技、人才、资金关键支撑,强化要素、政策、制度优先保障,强化生产、生活、生态一体统筹,打造振兴发展率先突破的强力引擎。
建设国际汽车城
立足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辐射全省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支持一汽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全力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以汽开区为龙头,带动朝阳、绿园、宽城、公主岭,建设1个万亿级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和1个千亿级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汽车产量达到400万辆,轨道客车产量达到5000辆,加速“六个回归”,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世界级行走工业走廊,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市。
建设现代农业城
立足发挥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优势,带动全省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以公主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核心,联动榆树、农安、德惠打造长春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联动九台、双阳打造长春东部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1个千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全市粮食产量达到270亿斤,肉牛生产达到300万头规模,培育玉米、肉牛、梅花鹿等一批世界级品牌,打造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
建设“双碳”示范城
立足发挥“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叠加优势,对接全省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积极倡导绿色生活。以中韩示范区、德惠米沙子镇为龙头,辐射带动九台、双阳、莲花山、净月,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等产业,建设1个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基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5%,打造“双碳”示范区、新能源研发生产应用示范基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建设科技创新城
立足发挥科教和人力资源集聚优势,促进吉林创新型省份和国家级双创基地建设,以长春新区、经开区为龙头,依托北湖、经开、高新三片区,打造“科创大走廊”,以科技赋能“光谷”“药谷”“车谷”“农谷”“数谷”建设,建设1个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1个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力争全市R&D投入年均增长10%,高新技术企业达3000户以上,累计留长就业大学生超50万人,打造国内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人才集聚地、双创示范地。
建设新兴消费城
立足发挥省会市场空间和内需优势,构建长白通(丹)和长吉珲大通道内陆枢纽。以兴隆综保区为核心,联动中韩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北方美谷”,建设国际消费区;以朝阳、南关、宽城、二道、绿园等主城区为载体,推进名品、名店、名街联动,建设中心消费区;打造城市东北到西南新型消费带,发展网络消费,扩大健康消费,稳定居民消费,培育体验消费,加大医疗、教育、会展、体育、养老服务布局,优化消费载体,引领消费需求,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支撑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00亿元,打造东北亚区域消费中心。
建设文化创意城
立足发挥区位和文化特色优势,坚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双轮驱动”,对接全省东西部旅游大环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净月、莲花山、双阳为龙头,辐射放大长拖、长客等老工业遗址和汽车、冰雪、雕塑等文化,保护传承红色资源,加快发展影视文创、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产业,建设1个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支撑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达3000亿元,打响休闲消夏、冰雪体验等品牌,打造享誉全球的影视文化高地、引领未来的数字产业基地、聚力美好生活的文化创意中心。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