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国是论坛群策群力开良方

2021-12-22 11:24 中国发展网

摘要: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联合各方力量,共建共享。宋为群表示:“强生将坚定和中国市场共成长,深化与各方的共创与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更具创新力的医疗健康生态体系,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让更多中国老百姓获益,携手走向‘共同富裕’。”

中国发展网讯 实现共同富裕已成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如何在此过程中做到人人出力、人人受益,进而“众人拾柴火焰高”?多位专家21日在中新社主办的“国是论坛:共建共享推进共同富裕”上指出个中关键。

在当天的论坛上,强生公司宣布将通过三大战略、六大举措支持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目标愿景,助力构建共同富裕的“健康防线”。

王晓晖:作为微观市场主体的企业也需要主动担当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王晓晖在论坛上代表主办方致辞。她表示,共同富裕的目标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财富的丰裕,还有着全民精神充实、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等内涵。共同富裕的实现必将伴随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

王晓晖表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需要政府积极作为、社会组织凝聚合力,作为微观市场主体的企业也需要主动担当。企业家合法诚信经营,照章纳税,履行社会责任,善待员工和客户,办好自己的企业,就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同时,国家也鼓励支持企业和企业家在有意愿、有能力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这在客观上也会起到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王晓晖说,我们每个人也需要争取机会、付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全面发展。

魏建国:实现共同富裕应做“大蛋糕”“大中产”“大参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克服共同富裕的三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共同富裕只是一个经济问题”。事实上,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还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个误区是“共同富裕是回归‘大锅饭’、平均主义”。事实上,共同富裕不是要回到原点,更重要的是鼓励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带动、帮助后富起来的人和地区。

第三个误区是“共同富裕是‘劫富济贫’”。事实上,共同富裕不是“杀富济贫”,不是“养懒人”,更不能说共同富裕就是向西方的高福利国家看齐。

“当前中国在推动共同富裕的时候,首先要克服这三个误区,然后抓住推动共同富裕的三大关键。”魏建国表示,中国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要做“大蛋糕”“大中产”“大参与”。

一是做“大蛋糕”,做大蛋糕不能仅在原有的蛋糕上做,而要将目光放宽放远,在全球范围内做大资本、人才、技术、信息、土地等资源要素的蛋糕,重视外贸作用。

二是做“大中产”,中产阶级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中国人均GDP约1万美元,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扩大中产阶级,出台的政策也应着眼于扩大中产。

三是做“大参与”,要通过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与到中国国家大战略的发展之中,中国也要进一步融入全球化浪潮,进一步参与全球贸易和规则制定。

宋为群: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将为外企带来新发展机遇

中国外商投资协会副会长、强生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区主席宋为群表示,在当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深耕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看到了为中国经济以及共同富裕目标贡献力量的新发展机遇。

宋为群表示,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通过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将辐射消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对中国、也会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相信,外资企业在这样一个宏伟目标中可以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就医疗健康行业和强生公司而言,宋为群指出,在共同富裕之路上,外资医疗健康企业将迎来三方面机遇。

一是政策端改革持续发力。随着国家医疗改革深入,许多创新医药产品可以通过合理的价格惠及更多百姓,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可负担性也正在不断提高。包括人均预期寿命等国内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提高,这些都充分彰显了政府推动医疗改革的决心和行动力,令从业者感到振奋。

二是百姓需求日益多元下沉。相信随着国家推进共同富裕的各类举措出台,将加速优质医疗资源向中小城市下沉,越来越多中小城镇的居民不用再奔波到大城市就医,而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全方位、全周期的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当然,这也对广大二线、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医疗机构人员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速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业务能力的提升?

宋为群表示,今年强生公司支持国家卫健委启动健康中国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传播能力建设,并承诺在项目开展的未来十年内投入总计1000万美元资助,改善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是供给端创新合作大有可为。强生将不断加强对本土研发以及高端制造能力的投入,并且联动本土合作伙伴,通过打造开放式的创新生态合作体系,加速中国医疗事业的本土创新步伐。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业界、研究机构、大学以及本土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支持推动本土创新成果的加速转化,通过提升供给端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创新推动中国高质量医疗体系的建设。

毛群安:全民健康在共同富裕进程中承担重要职责

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毛群安表示,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全民健康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责。

他指出,在“健康中国”决策部署下,“全民健康”一要着眼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在生命各阶段提供社会满意和需要的医疗健康和卫生服务;二要共建共享,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转变,要从依靠医疗卫生系统向全社会整体联动转变。此外,实现全民健康,要给每个人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这还需要推动理论制度、体制机制创新。

在他看来,在探索共同富裕的路上要完成一次健康革命,这个革命大到政府、各行各业,小到每个人、每个家庭。“共建”需要从供需两侧共同发力,动员全社会力量,把国家、行业、个人形成合力,“每个人在全民健康和共同富裕过程中不是被动的”。

他强调,健康是整个共同富裕事业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全民健康不光是医院和医生的事,而是必须人人行动、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过程。

范剑平:把蛋糕“做大做好”,让经济发展有质的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原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要把蛋糕“做大做好”,这就意味着我们未来要靠勤劳创新致富,让经济发展有质的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首先要干出来,其后才能通过制度改革来把蛋糕分好。”范剑平说,大家人人都有干劲把这个蛋糕做大,其中不能简单地认为,好像一谈共同富裕,“福利馅饼”就掉下来了。

范剑平说,中国仍然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2019年,中国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到“十四五”结束中国人均GDP可能达到1.2万美元,勉强迈入高收入国家门槛。所以把事情干好,而且人人都出力,这是我们走向共同富裕最坚实的基础。

范剑平表示,按照国际惯例,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有三个重要的数据:7%、14%和21%。其中,7%以下是年轻型人口的国家,这时人口红利很大;从7%到14%,是从年轻型向老年型国家转化的阶段;14%以后就变成地地道道的老龄社会、老龄国家;如果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21%,那就是深度老龄化国家、超老龄化国家。

范剑平表示,中国去年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是13.9%,差不多是今年中国将会进入老人社会、老人国家。与其他国家不同,我们国家的老龄化两个特点:一是未富先老;二是独生子女政策使老龄化速度特别快。

“在不同的老龄化阶段,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变化在我们未来共同富裕中也会暴露出一些薄弱点”,范剑平说,其中非常明显的薄弱点,就是城乡差距。总体来讲,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基本保险和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相符的。

范剑平认为,一些农村老人的基本医疗、基本养老还存在薄弱环节。如原来农村老人指望养儿防老,随着大量年轻人进城,出现了这些“有孩子但是实际上又没有孩子”在身边的养老问题,将来需要抓住这些薄弱环节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重要的是要缩小城乡差距。

黄益平:推进三方面工作规范平台企业发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称,不能简单地说平台企业一定有利于共同富裕或不利于共同富裕,这其实具有两面性,规范平台企业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把好的功能进一步发挥,具体而言有三方面工作可以做。

第一,加强监管。黄益平表示,应反对反竞争的行为,减弱垄断行为,如此一来让市场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收入分配相对来说会更是按照市场规律来做,这就是一次分配。

第二,改善税收。黄益平指出,新兴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少,尤其是税收,很多业务过去要不没有征收税,要不税收做得不是很到位,现在要加以改善,这就是二次分配。

第三,社会责任。黄益平认为,大平台、大企业和一般的企业不太一样,应该倡导大平台、大企业做负责人的平台企业,这就是单词分配。

“所以我觉得按照这样一个框架来理解,平台本身能对我们共同富裕做巨大贡献,但是它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有时候可能会使得它和共同富裕的方向背道而驰,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企业、政府或者是其他的主体共同来参与(解决)、来完善的,是可以克服的。”黄益平说。

他还提到,去年疫情以来,中国经济开始复苏,但消费相对疲软,这背后也与共同富裕问题有关。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重较低、收入分配不公平、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城乡差异等导致了老百姓不愿意花钱,影响了消费增长。

“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黄益平称,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效率很重要,公平也很重要,但是走哪一个极端都不会是一个可持续的和谐社会的途径,所以两个之间要做好平衡。

李恒森:从五大领域着手推进共同富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助理研究员李恒森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从五大领域着手推进共同富裕。

一是推进收入分配公平,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做好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着重解决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

二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等各方面工作,重点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重点向困难群体倾斜。

三是推进机会均等,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让每个人获得自我发展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四是推进健康公平、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五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资源普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李恒森表示,在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要坚持做好先富带动后富,保持适度差距;消除两极分化;共建共享;实现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其中,在共建共享方面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富裕水平,在参与中共享发展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谈及如何在医疗健康方面促进共同富裕,李恒森指出,要高质量推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健康公平,特别是要健全个体工商户、自由灵活就业者、家属连带参保激励机制,加快推进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引导医院资源下沉基层,加快将健康政策融入所有政策,创建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环境。

郑磊:强生集团三举措支持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共同富裕

杨森中国总裁、强生中国总裁委员会成员郑磊发言称,强生集团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跨国医疗健康公司,推出三举措支持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共同富裕。

第一是发挥企业科技优势,助力打造创新型高质量医疗体系。郑磊说,强生集团会以最快速度把国际上先进的创新型产品引入中国。其范围涵盖制药、骨科等医疗器材、治疗白内障的人工晶体等领域。同时还会结合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以惠及更多病患为目的,兼顾引进产品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第二是长线布局、积极参与。郑磊认为,近两年,公共卫生体系已超越了个体健康的范畴。强生集团将积极参与研发、政策合作,在疾病早期诊断、早期预防、疫苗产业等领域,参与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第三是回馈社会。郑磊表示,强生集团将不忘初心,继续坚守70多年来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信条。强生集团目前在中国捐赠的总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并承诺接下来将投入1.5亿元人民币专项基金支持“共同富裕”。

郑磊说,普惠式的全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的标志,也是有效推进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强生中国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等优势,拿出具体的措施与行动,支持共同富裕,为跨国外资公司更加适应中国发展趋势、服务中国经济发展迈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一步。

三大战略、六大举措,强生中国宣布助力“共同富裕”目标愿景

2021年12月21日,全球最大、业务范围最广的医疗健康企业之一——强生公司宣布,将通过三大战略、六大举措支持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目标愿景,助力构建“共同富裕”的“健康防线”。

强生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区主席宋为群表示:“医疗健康是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一环。促进‘病有所医’,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用得上药,让14亿中国老百姓强健起来、富裕起来,值得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整个医疗健康行业不断开拓进取、砥砺奋进。”

强生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扎根中国36年来,强生与中国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共同成长,以信条为指引,致力于服务14亿中国老百姓的健康需求,推动医疗行业标准建立、提升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同时,强生积极支持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快速响应公共危机、培育本土创新能力,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在过去的五年里,强生中国在各类社会公益、灾难援助、患者支持项目中累计捐赠超过人民币10亿元;每年服务超过10万家医疗卫生机构,为一亿人次提供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医护人员提供无偿专业培训,推进中国医学继续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发展,累计培训近1000万人次。

作为首个宣布支持“共同富裕”的跨国医疗健康企业,强生中国承诺将以“激发活力,创新驱动助力高质量医疗体系建设;科学为本,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回馈社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三大战略下的六大举措,进一步支持国家“共同富裕”宏伟目标。

举措一:提高创新医疗产品和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助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强生承诺将继续加速引进全球领先的创新医疗产品和解决方案,与政府和行业共同努力,让更多患者可以用得上、用得起创新的治疗方案。

强生积极支持政府医疗卫生改革,提升高质量医疗产品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目前,强生制药业务的63个药品品规中,已有58个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覆盖了肿瘤学、免疫学、神经学、肺动脉高压以及传染病等国家医疗需求最迫切的治疗领域。强生医疗旗下的外科、骨科、心脑血管、眼科等各大业务的创新医疗产品和解决方案将通过快速引进、本土生产等方式进入更多二、三、四、五线城市,覆盖各级医院超过1万家,让高质量医疗产品以合理的价格覆盖广大中国病患和家庭。

此外,强生将以创新赋能医护,通过提供全球领先的专业知识、适应中国医疗服务环境的人才培训以及创新的参与形式,推进医学培训的专业化、系统化发展,每年为至少200万人次医护工作者提供无偿专业培训。

举措二:支持政府打造开放式医疗创新生态体系

强生承诺将加大对本土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携手政府、行业、学界、研究机构和本土创新合作伙伴,在中国打造开放式医疗创新生态体系。

强生将结合全球智慧与专业优势,推动医疗创新成果加速转化。通过一站式开放创新平台,为本土生物医药以及医疗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专业知识、技术、设备、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扶植本土初创企业成长,加速本土医疗创新成果转化。

同时,公司将加强本土合作,推动医疗数字化创新,以本土化战略带动医疗数字化创新,通过手术机器人、AI、互联网医院等为中国病患提供更精准、更安全、更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举措三:加速数字化战略落地以满足患者和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变化的需求

强生承诺将运用前瞻性的数字化战略和创新的“线下+线上”模式,深化数字化创新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影响力,满足患者和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变化的需求。

为帮助偏头痛、眩晕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强生与互联网医疗电商平台合作线上科普项目,为140万患者提供疾病和安全用药科普。未来,强生将借助数字化平台,赋能更多医生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更直接、更有效地进行诊疗或与病患互动。

举措四:加速研发并引进创新疗法和疫苗,应对公共卫生挑战

强生承诺将继续发挥科学和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加速研发创新疗法和疫苗,助力全社会共同应对公共卫生挑战,服务全民健康。

作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进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强生公司长期深耕耐多药肺结核、精神疾病、艾滋病、肝炎等领域,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截至2021年底,强生已经为1300余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提供了免费药物治疗。在精神卫生领域,支持上海、广东等各地政府,积极推动以长效针剂针为基础的精神分裂症医院社区一体化治疗模式,已累计惠及逾万名患者。预计2022年该模式将新增15个社区项目点,服务近万名新患者。未来,强生将持续在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亟需解决的重大疾病方面发挥专业特长,联动各级医疗机构、社区等,支持政府打造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

举措五:设立强生全球影响力专项基金及项目,多维度支持弱势群体

强生承诺将在基层医务工作者赋能、危机响应、慈善捐赠等多个方面投入更多资源,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支持。

在赋能基层医务工作者方面,强生将持续关注妇婴健康、眼健康、精神卫生、亟需手术、常见病等五大领域,支持护士、助产士及社区健康工作者能力提升。自2021年起将通过设立强生全球影响力专项基金,投入总计超过1.5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政府为基层医护工作者提供免费培训。首批项目将触达超过20万基层健康医护工作者,让2,000万人受益,其中包括:支持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服务队伍能力建设”项目;与中国卫生初级保健基金会合作,推动社区老年常见病防治能力建设;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加强一线医务工作者能力培养,提升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的能力建设,提高新生儿医疗健康服务的及时性,降低新生儿可预防死亡率;并与其它公益基金会合作,支持眼健康、社区常见病筛查等公益项目。

同时,强生将继续在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响应等方面投入资源,助力社会救援。

举措六:赋能员工,利用专业特长服务社区

强生承诺将搭建完善的内部平台,为员工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提供资源,为所在社区以及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强生将为员工提供带薪志愿者假期,并与“微笑行动”等慈善公益组织合作,开展一系列志愿者项目,帮助弱势和亟需帮助的群体。此外,强生设立WiSTEM²D女性支持计划等专业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员工贡献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高效、更有价值的志愿服务为社区创造价值。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联合各方力量,共建共享。宋为群表示:“强生将坚定和中国市场共成长,深化与各方的共创与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更具创新力的医疗健康生态体系,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让更多中国老百姓获益,携手走向‘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