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串链补链强链 打造发展新引擎——西青区积极推进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摘要:在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方面。产业聚集了中芯国际、灿芯半导体等20余家企业,其中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38.5%,占全区规模比重的10.2%。目前,中芯国际T3集成电路生产线正加紧建设,建成后月产能将达到8万片,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基地。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王敏 记者赵凯华报道) 12月15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串链补链强链 打造发展新引擎--西青区积极推进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会议邀请到西青区副区长庞铁强,西青经开集团总经理姜丽丹,西青区工信局局长方文轩,西青区科技局局长梁红升,西青区政务服务办主任林小琳出席发布会,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西青区副区长庞铁强介绍:
西青区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制造强市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制定了《西青区制造强区建设实施方案》、重点产业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持续提升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进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西青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截至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8家,累计实现总产值1317亿元,同比增长17.5%,制造业比重达到96%。我区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车联网等5条产业链,累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52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34.3%。
在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方面。产业聚集了中芯国际、灿芯半导体等20余家企业,其中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38.5%,占全区规模比重的10.2%。目前,中芯国际T3集成电路生产线正加紧建设,建成后月产能将达到8万片,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基地。
在车联网产业链发展方面。获批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三级测试体系逐步建立,截至目前,虚拟测试场累积测试215万例,与上汽、广汽、北汽等30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封闭测试场建成试运营,已为德国大众、狮桥科技等优质企业提供测试服务。制定了一批车联网跨行业标准,建设了一批开放测试道路及配套设施,实现了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累计实现总产值17亿元。
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方面。西青区是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涵盖汽车车身、汽车动力、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等重点行业领域,聚集了捷威动力、一汽丰田发动机、泓德汽车玻璃等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4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区规模比重的15.5%。经纬恒润天津研发中心等一批汽车电子领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未来将聚集一大批科技研发等高端人才。
在高端装备产业链发展方面。发挥智能制造优势,已形成智能装备、工业母机、海洋装备等比较成熟的产业链条,聚集了宜科电子、中汽系统、瑞能电气等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9.9%。
在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方面。主要依托大冢制药、力生制药、武田药品等化学制剂龙头企业,同仁堂、宏仁堂等中药老字号企业和盈科瑞、法莫西等医药研发机构,形成了以化学药和中药为主,以原料药和医疗器械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实现总产值55亿元,同比增长19.4%。重点抓实了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建立健全推动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机制,实施由区领导挂帅的“链长制”,成立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的工作指挥部,初步形成了区镇协同、部门配合、统筹推动的工作格局。建立了集成电路、车联网等产业链工作专班,每条产业链选定一家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小链”融入天津“大链”,助力全区乃至全市产业链发展。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出台了《西青区关于加快新动能引育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若干支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比如在集成电路领域,重点支持设计和封测等企业发展;在车联网领域,对企业设备投入、共性技术研发、产品技术测试认证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设立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累计支持资金超8亿元。
三是加快“筑巢引凤”,延伸完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基金带动作用,发起设立了中芯海河赛达、天津奇安菁英等五支基金,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与封装测试、汽车电子、大数据等领域企业发展,依托西青人工智能产业园、京津冀西青大数据产业示范区等载体,精准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上下游相关企业,成功引进了灿芯半导体、经纬恒润、金西盟干细胞等近1000家链上企业落户西青。
四是推进研发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676家,“雏鹰”、“瞪羚”、领军企业达到345家。重点推进西青大学科技园、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园、天软信创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建设,成功引入60余个科技项目,着力打造创新环境。
五是加大服务力度,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拿地即开工”、“审批不打烊”。开展了集成电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金融服务等“线上”“线下”银企对接活动,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深入实施“海河工匠”工程,为企业指派“就业红娘”,开展全天候、不间断、零距离人才服务,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落户西青。
庞铁强表示:下一步,西青区主动担当、勇于创新、奋力拼搏,着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发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西青精神,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奋力谱写西青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西青区工信局局长方文轩介绍:
西青区结合区优势产业,突出引领性、全局性,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车联网、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5条特色产业链,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目标,聚力政策扶持,聚合要素支撑,深入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打造现代产业链条,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深入实施由区领导挂帅的“链长制”,积极发挥指挥部办公室作用,强化区镇两级、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推动产业链工作机制有效落实。集成电路、车联网、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链设立了工作专班,由牵头单位负责同志担任执行链长。对区内现有企业深度梳理,建立了产业图谱、重点企业目录。组织接链促需活动9场,400余人次参加,有力推动产业链畅通。
二是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围绕区1010工程十大制造业项目以及各产业链重大项目,建立项目库,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及时掌握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助推项目加快建设。中芯国际集成电路、经纬恒润天津研发中心、大冢特医食品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为产业链发展增添新动能。
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绘制了产业图谱和招商图谱,瞄准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发挥以会招商优势,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车联网先导应用创新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和成果展,助推企业落户西青,为产业链注入了新鲜活力。目前全区新引进友成汽车车灯模具研发制造等150余个工业项目,计划投资47亿元,为产业发展积蓄后劲。
四是企业培育梯次跃升。围绕以领航企业为引领、以单项冠军企业为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跟进跃升的梯次发展格局,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加大企业培育工作,引导区宜科电子等重点企业从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级单项冠军逐步成长为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助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五是智能制造全面推进。利用“线上”+“线下”的服务方式,以重点产业链智能化升级为重点,助推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组织70家企事业单位的95个项目实施智能化改造,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能,降低生产成本。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2家,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是发展平台提供支撑。发挥人工智能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等产业引领平台带动作用,聚焦集成电路、车联网等产业,实现产业集聚。加快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园等创建特色主题园区,将园区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鼓励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服务型载体平台建设,为产业链集聚发展搭建支撑平台。
——西青经开集团总经理姜丽丹介绍:
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西青区出台了《西青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工作方案》,不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还优化促进集成电路发展的软硬环境,围绕中芯国际8英寸晶圆产线及设备,进一步延链、串链、补链,沿着其产业链上下游引进设计、封装、测试等相关环节企业,不断丰富产业链,促进形成产业聚集,致力于打造产业生态。目前已形成以灿芯为代表的IC设计企业,中芯国际、天物金佰为代表的芯片制造企业,恩智浦为代表的的封装企业,科仪工业、叁技科技为代表的测试企业,固博科技为代表的设备企业等完整产业链环节。下一步将重点从四个方面推动集成电路做强做优:
一是加强产业研究,深化产业链招商,致力于打造集成电路产业生态。深化产业链条上细分领域的研究,抓细抓小,围绕关键环节绘制产业图谱、招商图谱,聚焦精准,突出重点,切实推进招商提质增效。
二是选准产业突破点,实现与邻近城市错位发展、西青区域“一盘棋”发展。针对西青集成电路现状,西青区集成电路产业要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在于要选准突破重点,在产业态质上实现与邻近城市错位发展。
三是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贯彻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面向全国,加大力度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此外,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作用,探索政企、政校、校企、政企校等合作模式,共同建立集科普、展示、培训、实训等为一体的集成电路科普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打造支撑集成电路发展的服务重地,持续为区内企业培养研发人才,增加人才储备。
四是完善保障措施,构建产业支撑体系。一方面,探索、研究、分析合肥、上海等地区发展模式,借鉴珠海、合肥等支持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政策,研究制定集成电路发展的产业和人才专项政策,在EDA平台、IP核、流片等租赁或共享机制的综合服务平台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另一方面,围绕区内企业配套需求,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协调解决原材料存储转运等问题,保证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运行,打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配套环境。
——西青区科技局局长梁红升介绍:
自西青区大学科技园正式开园以来,吸引了众多高校师生、创业校友以及高校关联的产学研合作方的重视,也激发众多协会、学会组织以及社会机构的参与热情。截至目前,园区新引进入孵企业61家,拟入孵的重点企业(项目)超200余项,创新要素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未来将有力推动区重点产业链发展。
政策引导方面。今年7月,西青区出台了“科创10条”支持政策,从大学科技园运营装修、租金补贴、企业培育、人才服务、金融保障等多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将有力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推动入孵企业聚焦关键“卡脖子”技术,实现核心技术研发突破,推动我区重点产业链发展。
体系保障方面。西青区各大学科技园都由高校、区、镇、运营管理公司合作成立了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大学科技园宏观指导,对入孵企业(项目)进行审核评价,保证入孵企业(项目)既可以发挥高校重点学科优势,又符合区产业发展定位,为区重点产业“补链”、“强链”。
平台对接方面。大学科技园一头连着学界,一头连着业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大学科技园将成为高校与西青区重点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定期举办产学研对接会、高校成果发布会等活动,充分发挥创新载体效应,组织校企精准对接,促进优秀高校科研成果助力我区重点产业链发展。
——西青区政务服务办主任林小琳介绍:
近年来,西青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率先探索出“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模式,极大提升了社会满意度和企业获得感,为服务产业链发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下一步将持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落实好“亲商八条”工作举措。坚持真清敢亲、既亲又清,持续推进“吹哨报到、政企会客、专班服务、定期走访、开工必到、亲清在线、早餐会商、下午茶叙”等8条领导干部“亲商”举措落地落实。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思路、经营状况、问题诉求,介绍扶持政策,撮合对接企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需求。及时回应企业诉求,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切实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定企业家深耕西青的信心。
二是高质量做好帮办代办服务。认真落实《西青区实施投资项目审批代办“交钥匙”工程的意见(试行)》,建立产业链项目专办代办队伍,积极开展产业链项目从取得土地(厂房)到具备开业条件的全程审批代办服务,全链条协助企业解决项目立项、规划、建设等各方面的问题,全面、实时、准确跟踪投资项目进展情况,让政府服务更靠前、更精准,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投产,推动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三是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围绕产业链项目的特点,以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为切入点,科学设置审批流程,精简规范审批事项,积极创新审批服务模式,不断完善“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等制度体系,积极推行“区域评估”、“以函代证”、“告知承诺”、“联合验收”“帮办代办”等举措,用改革的方法摧进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