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战胜疫情需要交叉学科共同努力
摘要:“当前为了更快地控制疫情,在座的不管你搞哪个行业,搞基础、临床、疫苗、预防都要更快地控制疫情,争取做到动态零传播。”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张玉君、记者皮泽红报道 12月11日上午,2021大湾区科学论坛生命科学分论坛在广州举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名誉主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出席论坛并致辞。
钟南山院士致辞
钟南山表示,新冠疫情持续两年了,它是一个RMA病毒。1953年,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一个是生物学家,一个是物理学家,用X光衍射的方法第一次发现了DNA的螺旋,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奖,这是历史性、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发现,从那以后DNA、RNA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就发展得特别快,基因工程、蛋白工程学以及20世纪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科学的发展,人类能够通过科学的研究最终描绘了人类的基因组成及人体基因全序列,对疾病发现、发展、早期干预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这个研究也为两年来的新冠抗疫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很短的时间我们分离出病毒,而且对RNA进行了准确的测序,为以后制作相应的疫苗抗体及靶向药物都打下非常好的基础,甚至为mRNA疫苗奠定非常好的科技基础。
钟南山指出,最近新的病毒奥密克戎的出现带来新的问题,有些国家的患病率、病死率比较高,为什么?就是科技还没到那个程度,尽管取得很大的成绩,但这个病毒是从哪来的?通过中间宿者来的?怎么传给人类?气溶胶如何定义?气溶胶怎么传染都不知道。这个疾病的微细结构都知道了,但怎么能够更快、更早地发现这个疾病来诊断它?我们对这个疾病的传播规律、致病机制,以及被感染后早期的病生理的发展是怎样的,这个病毒治疗的靶点是什么,对此我们知道得并不多,在疫苗、抗体、药物方面还是知道得非常少,不仅需要国内,还需要其他国家都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交叉学科都要共同努力。
“当前为了更快地控制疫情,在座的不管你搞哪个行业,搞基础、临床、疫苗、预防都要更快地控制疫情,争取做到动态零传播。”
钟南山强调,当务之急有以下几点:
一是疫苗,充分注射到一定比例的人口,达到历史经验所讲的群体免疫的目的。中国按照《Nature》的一个评估,假如中国疫苗的效率是70%,中国要达到理论上的群体免疫,接种的人需要达到全体人口的83%。现在是多少呢?现在我们全程接种人数为11.5亿,占81.9%,今年底绝对有信心达到83%。值得注意的是,注射疫苗大约半年时间后,免疫、抗体都下降了,需要加强注射。现在国外( 因为国内没那么多病人)证明国产疫苗加强一针,真实世界看起来是有效的,对疾病的预防从50%提升至80%。
二是抗体,前几天国产的BRII-196和BRII-198上市,在美国和中国同时上市,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研发的、设计的是中国清华和深圳三院,加上国家实验室的协调组织,做出来以后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在很多用药中,不管云南、青海、内蒙古还是很多地方,很多重症病人得到很好的治疗,所以今年这一波德尔塔疫情中我们的病死率非常低,广州、南京都没有死亡病例,说明真的起作用了。
三是发展药物,特别是小分子药物和中药,这需要加强研究,全世界正在开始。针对RNA病毒特点有两个主要靶点,第一个靶点是3CL蛋白,这是一个小分子的口服药,对轻中度病人的治疗预防达到80%以上。第二个靶点是RdRp(RNA 依赖RNA 聚合酶),这个药在国外研发,至少能够有30%以上的治疗作用,也需要等到三期结束。现在中国有几个小分子药也研制出来了,等着上临床。我们还有一个优势——中药,中药有复方和单方,在很多地方的研究所、大学正在进行研究和开发,很快就能上到临床,比如莲花清瘟胶囊准备开展国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最后,科技战胜疫情靠一个国家、靠一个单位是不行的,要靠交叉学科的共同努力,同时也要依靠各国的共同努力。
加强国外mRNA,还有腺病毒的疫苗,可以选择的并不多,但中国已经研发了四五种比较成熟的亚单位蛋白疫苗。如果用一种注册效果可能会更好,我们也可以交流这些方面,溯源需要合作,疫苗也要合作,很多方面都需要合作,需要共同努力,不仅需要国内的共同协作努力,也需要国际的共同努力。
最后,钟南山强调,“一隅不安,举世皆危。”(No country is safe,until all countries are safe!)一个地方搞不定,全世界都搞不定。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依靠科技战胜疫情。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