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萝岗甜橙上市
摘要:萝岗甜橙又称“萝岗橙”,作为全国著名的十大橙类品牌之一,因盛产于萝岗而得名,系广州市黄埔区特产。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李顺良、记者皮泽红报道 今年,黄埔区新龙镇金坑村萝岗甜橙种植基地迎来丰收。该基地种植有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萝岗甜橙30亩、1100余棵,预计产量6万斤,已开始上市,可给村集体经济增加40万元的收入。该基地也是该村发挥地域优势,推进“乡村振兴”项目之一,得到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萝岗甜橙
萝岗甜橙又称“萝岗橙”,作为全国著名的十大橙类品牌之一,因盛产于萝岗而得名,系广州市黄埔区特产。以“暗柳甜橙”为主要品种的甜橙具有果心中大、汁多脆嫩、风味浓甜等特点,特别是带有独特的桂花香味和蜜味。当地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谁家放有萝岗甜橙,客人一进门,便可闻到橙香和桂花香。
据悉,黄埔栽培甜橙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源于南宋时期。当时,黄埔萝岗的种橙师祖钟汝贤上京考试,与文天祥共居一客舍。钟汝贤带有一袋家产的甜橙,拿出来与文天祥分享,文天祥吃后,赞叹不绝,并即席赋诗吟咏。此事后为皇帝所知,便指定萝岗甜橙为岭南贡品。
明清时期,当地开始大面积种植甜橙。至民国时期规模达到3000多亩。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萝岗就已经被列为甜橙出口基地。1973年前后,产品垄断了整个珠江三角洲,并且远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声望。在1974年至1977年参加广州市郊评比中,萝岗甜橙连续三年被评为第一名。所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萝岗甜橙在穗港澳地区几乎家喻户晓,产品供不应求,最高批发价曾达到每市斤1.8元,价格为全省各种水果之最。
受市场利益的驱动,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原萝岗镇各村、社开始大规模推广种植萝岗甜橙,高峰时达到18000多亩,年产量达到60多万担(即3万多吨),连续20年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历史上萝岗甜橙出现较大的生产滑坡,到九十年代初期,由于黄龙病等果树疾病来势汹汹,萝岗的橙树遭遇灭顶之灾,橙树开始不断枯萎。
1993年后,萝岗橙生产逐步衰退,面积、产量、品质都在下降,全区仅有693.5亩老、残柑橙园,产量不足3000公斤。到了二十世纪末,橙园大多数是病残果园,甜橙产量已经很少,到了2000年,萝岗橙在市场上已难寻踪迹。
据了解,2002年开始,在当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萝岗甜橙才再度回归大众视野,萝岗甜橙商标也终于完成注册,繁殖栽培获得突破,种植面积与产量有所回升。
2015年前后,为了保护这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黄埔区采取重新培育、移植等办法对萝岗橙进行了“抢救”,重塑传统品牌。作为黄埔区的革命老区村之一,金坑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约为21.9℃,雨量充沛,常年无雪,且当地山坡广布,周边又是生态林保护区,是种植萝岗甜橙的理想之地。2017年,黄埔区选定油麻山西侧的金坑村鲫鱼岭作为萝岗甜橙示范性种植基地。萝岗甜橙终于有了新家。
据村干部介绍,目前,今年是该种植基地第二年挂果,因基地周边是生态林,暂不考虑扩大种植面积。
镇农办工作人员表示,作为岭南地区出名的传统水果品种,萝岗甜橙最大的底气就是它本身过硬的产品品质,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催熟剂,而是科学施用一些有机肥,任其在大自然中肆意生长。按当地客家话来说,就是“景吃景甜、甜过景甜、甜中无酸、甜而不腻”(“景吃景甜”“甜过景甜”为客家方言,分别是“越吃越甜”“甜过后还很久都甜”的意思)。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