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地区儿童事业已获较大改善
摘要:脱贫地区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和家庭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当前,扶贫地区基本建立了困境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非常重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护工作,有效保障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权益。
本报讯 记者程晖报道 日前,中国儿童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指出,2020年脱贫地区儿童事业发展取得重大胜利。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国原有的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地区儿童事业各方面有了较大改善。
数据显示,脱贫地区儿童健康和营养指标明显提高。2020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开展的《脱贫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调查研究报告》成果显示,参与调研的脱贫地区儿童营养健康相关重要指标实现了《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目标要求。在健康和营养方面,2019年脱贫地区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实现《规划》提出的12‰和15‰以下,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得益于2012年启动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6~24月龄婴幼儿平均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也显著下降。
教育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2020年4月24日,教育部审议通过了《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收官战总攻方案》,标志着教育脱贫攻坚战进入全面总攻阶段。同年6月,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全力保障教育的“起点公平”。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20多万名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长期存在的历史性难题得到根本解决。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逐年增加,重点向中西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2018~2020年,中央财政投入7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有效支持了地方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推进了教育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脱贫地区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和家庭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当前,扶贫地区基本建立了困境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非常重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护工作,有效保障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权益。广大脱贫地区儿童拥有了安全的住房、充足的食物,享受到了更好的营养健康和学习环境。除硬件设施外,参与调研的脱贫地区绝大部分受访家长都认识到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并从幼儿园、社会组织等渠道获得了儿童养育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蓝皮书指出,当前正值“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坚持儿童优先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完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加强儿童保护法规建设,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儿童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比如,加快制度建设,完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加快建立面向全体儿童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和保护制度,是维持人口均衡增长、有效应对老龄化的关键,在国家宏观政策体系中应优先考虑儿童发展议题,进一步完善儿童福利体系建设。一是加快构建和完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和保护制度,进一步拓展困境儿童分类和保障范围,逐步建立健康营养、安全保障、托幼一体化照护服务等综合儿童福利服务保障体系。二是加快优化儿童福利保障资金配置结构。通过福彩公益金、公益募款项目等,扩大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项目资金来源。三是培育基层和专业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