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河北再发力,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将实现新进步

2021-12-02 10:0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规划》还提出,要保障京津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安全。以保障京津冀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提升为重点,推动重点区域农用地土壤保护与修复。

 泛舟白洋淀。邢广利/摄

泛舟白洋淀。邢广利/摄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 成静

“我记得2014年前后那几年,北京的雾霾非常严重。一到冬季天就乌突突的,晚上看路灯都好像隔了一层纱。那个时候,北京很多有小孩儿的人家都备好几台空气净化器,一个屋一台。我家也买了两台。可是,这几年明显感到空气质量好多了,冬天也经常能见到蓝天。我家的空气净化器这两年都闲置了,根本不需要。”家住北京南城枫竹苑小区的李女士向本报记者说道。

头顶同一片蓝天,京津冀要想真正实现一体化,环保、大气、生态必须首先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河北省提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要求。近年来,河北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圆满完成《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2016-2020年)》目标任务,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效提升,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区域生态环境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为京津冀一体化起到了很好的生态屏障作用。

五大区域各归其本

日前,河北省发布了《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包括:展望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源结构、产业布局、空间格局加快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恢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打造京津冀“绿色屏障”生态修复样板,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示范区域。区域协同治污、合作共赢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支撑能力大幅跃升,构建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功能定位基本实现。

《规划》还提出,“十四五”时期,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优化,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加快形成,区域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更加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制约区域联建联防联治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推进三地生态环境共享共治的体制机制深度融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实现新进步。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河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三线一单”、国土空间规划等,河北省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系统特征,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将全省分为环京津生态过渡带、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低平原生态修复区、沿海生态防护区五个区域。

其中,环京津生态过渡带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包括廊坊、保定、沧州和定州、雄安新区的27个县(市、区),主体生态功能是为京津城市发展提供生态空间保障。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位于河北省坝上高原,包括张家口市4个县,主体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位于燕山和太行山山地,包括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市的56个县(市、区),作为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主体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态休闲。低平原生态修复区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包括石家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和辛集市的69个县(市、区),主体生态功能是京南生态屏障和农田生态保护、水源涵养、环境宜居。沿海生态防护区位于河北省沿海地带,包括唐山、秦皇岛、沧州市的11个县(市、区),主体生态功能是提供海洋生态服务,保障海洋生态安全。

加快推进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

雄安新区从规划之初就非常注重生态规划和保护。《规划》提出构建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将雄安新区建成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白洋淀被称为“华北之肾”,近年来,通过综合治理修复,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规划》提出要建设雄安新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安全格局,实施城水林田淀一体化系统修复,加强潴龙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孝义河及北支白沟引河等上游入淀河流的河道整治和岸边带生态建设。争取白洋淀流域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试点。坚持内外共治、修治并重,统筹推进流域、淀区水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工程,“补水-治污-防洪”一体推进,实施入淀河流水质目标管理。

在雄安新区的产业布局上,坚持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重点,充分考虑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效率等,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到2025年,智能信息、生物健康、高端服务、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打造世界绿色特色产业新高地。

《规划》还提出,实施雄安新区城市低碳高质量建设。合理确定雄安新区建设规模,完善生态功能,严格控制城镇开发边界。多渠道拓展天然气气源,完善天然气供应网络,建设多能互补的供热系统,加快建成“无煤区”“无油区”。规范共享交通业态,构建绿色智能交通体系,2025年雄安新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

优先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战略

在对接和服务京津方面,河北省着力突出承接疏解合作功能和环京津重点区域绿色发展,加快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见效,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大成效迈进。

高起点建设张家口首都“两区”。增强水源涵养功能,以京张高铁和永定河-官厅水库及上游桑干河、白河水系为主脉,以天然河湖水系为骨架,构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多层“伞”型水源涵养格局;全面系统增强林草湿地生态功能,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严控水资源消费总量,压减涵养区农业用水、控制工业用水、实施城乡生活节水。推动冬奥会和后奥运绿色可持续发展。抓住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重要契机,挖掘冬奥潜在价值,提升张家口城市品质,建设一批对接国际标准、绿色低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挥张家口生态资源优势,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高品质旅游风景带、京津冀户外旅游胜地,培育健康养老服务新业态,推动区域文化旅游康养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冬奥和后冬奥时期绿色发展能力。

高标准推动承德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承德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环京津宜居宜业典范区、著名国际旅游城市,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范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承德模式”。加快构建具有承德特色的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加速形成经济增长新优势。持续强化污染治理,深化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水源涵养能力提升行动。全方位、全地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创新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将承德建成“涵水产流、阻沙保土、永续利用”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

推动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到2025年,助力廊坊“北三县”建成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职住平衡的城市新组团,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典范。强化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支撑,明确生态环境准入条件,打造现代化绿色临空经济区。夯实大运河文化带生态环境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发展与保护相适宜、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服务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

共建共享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

《规划》还提出要共建共享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优化“两山、两翼、三带、多廊、多心”的生态安全格局,强化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筑牢燕山和太行山“两山”生态安全屏障。依托“两山”天然生态屏障功能,重点开展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强化张家口和雄安新区“两翼”生态安全重点保障。加强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带、渤海湾海岸海域生态保护带、环首都生态过渡带“三带”防护。构建多廊、多心蓝绿生态网络。

另外,着力推动水环境系统治理,保障京津冀饮用水源安全。以滦河、潮白河、永定河流域为重点,推进京津冀三地优质水源共建共治共享,进一步提升北京密云水库上游、天津于桥水库上游流域水环境质量。修复河湖水生态系统。严格保护河湖生态空间,推动跨京津冀河流生态缓冲带划定与保护。

《规划》还提出,要保障京津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安全。以保障京津冀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提升为重点,推动重点区域农用地土壤保护与修复。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