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北交所开市:资本市场政策精准投放新举措

2021-12-01 10:4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讲,提高融资的直接占比,更加充分地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实际上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李卫锋  李恒  朱添宁

中国发展网讯 经过74天紧张备战,中国证券交易市场的“第三胎”——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开市钟11月15日敲响。10支IPO新股和71支存量精选层股票,成为这个市场的首批企业。开市首日,投资者热情高涨,10支新股涨幅都超过100%,收盘价平均较发行价上涨近200%,募集资金总额超15亿元。

北交所定位于服务“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那么,首批从7000多家新三板公司中脱颖而出的81家上市企业到底成色如何呢?81家北交所“新兵”,涵盖25个国民经济大类行业,其中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等占比高达87%。其中,有16家被认定为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科创能力来看,截至11月14日,81家企业专利申请总量、有效发明专利总量以及软件著作权登记总量,都超过新三板挂牌公司平均数的一倍以上。

而从财务数据来看,2020年这81家企业平均营收为6亿元、平均净利润将近7000万元,近五成公司2020年净利润超5000万元,有8家公司净利润过亿元。

北京交易所的成立,使大量原来准备转科创板、创业板的公司,有相当一部分准备留下来在北交所寻求一些上市的机会。截至首日收盘,这81家企业的总市值已超过2800亿元。“市值一哥”贝特瑞的市值接近900亿元。81支股票合计成交95.73亿元,接近100亿元,超过新三板历史最高成交。资本市场带来的撬动效应,让众多后来者充满期待。众多业内人士坦言,北交所的开市,将使中小企业迎来“资本的春天”。

之前的新三板,受制于市场分割的原因,和主板的转板上市是不通畅的。以前新三板转主板,先要退市,然后再上主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一些新三板企业的进一步成长,同时反过来也造成了新三板市场投资者的热情不高,交易相对来说比较清淡,流动性比较缺失。而北交所的成立,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原来新三板的基础之上,直接提升了交易的流动性——向上可以和主板市场进行对接,向下可以直接辐射、带动新三板的基础层和创新层。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北交所上市企业的不断增加和丰富,投资者的不断进入,未来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有分析指出,北交所的诞生,不仅仅是增加一家证券交易所,更是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中国方案”的一次积极探索。2019年起,工信部遴选推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已培育了三批4700多家中小企业,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余家,这些中小企业,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载体,也是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坚实保障。但这些企业一直存在获取金融服务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北交所设立后,将服务企业定位为“更早、更小、更新”,和新三板有效衔接,层层递进,将和沪、深两大交易市场错位发展,构建起覆盖中小企业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

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讲,提高融资的直接占比,更加充分地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实际上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通过北交所来进一步深化新三板制度的改革,去进一步激发新三板市场的活力,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对那些“专精特新”企业、科创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显然成为金融改革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相关政策实施的速度和效率,提高也是十分显著的。

在北交所开市之后,接下来还有几步路要走,而且要走好。一是要优化上市的制度,让更多优质的中小企业去北交所上市。二是要进一步完善融资产品和相关机制的设计,形成更加多元化的依托,支持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需求。三是意味着北交所对专业化投资人的要求会更加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进一步去激发机构投资者对北交所的参与,进一步培养和优化投资人的结构。四是要强化市场的监管,让整个市场的运行,包括上市企业的行为以及交易行为更加规范,符合现代资本市场发展的需求,保证市场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完善整个资本市场体系服务,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提供更好的支持。

(作者单位分别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EMBA教育中心;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