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白春礼:加强基础研究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2021-11-29 17:04 中国发展网
科技自立自强

摘要:对于如何加强基础研究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白春礼指出,一是鼓励自由探索,通过自由探索产出从无到有、“从0到1” 的原创性成果。比如,近期,中科院天津工生所从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网友将此比作空气变馒头。这是国际上第一次不需要依赖植物光合作用,评价认为 “该工作除了对减少粮食需求压力之外,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抓”住的二氧化碳,就可以进一步挖掘潜力,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更大贡献”,“工业制造淀粉在工业经济中意义重大”。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张洽棠

“加强基础研究,从根子上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在第十九届《财经》年会“《财经》年会2022:预测与战略”上表示。

白春礼介绍,1945年,美国人范内瓦·布什发布《科学—无尽的前沿》,将基础研究描绘为没有明确应用背景、以好奇心所驱动的科学研究,并提出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经营”的科学研究线性模型。布什的报告存在一定争议和讨论,主要是对基础研究不考虑实用目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分离以及线性模型观点的争议。20 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主动引导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需求相接轨,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下将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及产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在国家目标的指引下,基础研究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应用基础研究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他认为,当前,基础研究前沿呈现不断向宏观拓展、向微观深入的趋势和特征。向宏观拓展是追寻宇宙起源演化的脚步。宏观宇宙学的研究焦点主要是“两暗一黑三起源”,其中“两暗”是指暗物质、暗能量;“一黑”是指黑洞;“三起源”是指宇宙起源、天体起源和宇宙生命起源。这些方面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就将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实现重大飞跃,可能引发新的物理学革命。向微观深入是探究物质世界和生命的终极奥秘。对微观粒子及其新物态的研究不断深入,粒子标准模型取得了巨大成功,探索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已成为当今物理学界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对于如何加强基础研究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白春礼指出,一是鼓励自由探索,通过自由探索产出从无到有、“从0到1” 的原创性成果。比如,近期,中科院天津工生所从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网友将此比作空气变馒头。这是国际上第一次不需要依赖植物光合作用,评价认为 “该工作除了对减少粮食需求压力之外,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抓”住的二氧化碳,就可以进一步挖掘潜力,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更大贡献”,“工业制造淀粉在工业经济中意义重大”。

二是高度重视数据积累对基础研究的推动作用,超前布局相关科研数据采集工程。基于海量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可以发现传统研究方式下很难发现的新规律、新现象,数据驱动的“第四科研范式”正在加速兴起。在这方面,中科院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2018年设立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 2019年和2020年,专项组织撰写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连续作为中国政府的正式文件,由国家领导人在第74届和75届联合国大会发布,引起了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三是有效发挥企业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2020年我国研发投入已达2.4万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投入1467亿元,占6%。这也是近年来基础研究经费占比首次达到占6%,但主要靠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企业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国一些行业排头兵企业,逐渐重视基础研究。例如,华为有十万多研发人员,2020 年研发支出超过 1400 亿元。

四是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绩效评价体系。基础研究是长期潜心钻研的高级思维活动,往往具有周期长、难度大,高风险、高回报等特点,要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保障、评价和激励机制,尊重学科和领域差异性,尊重不同学科人才的成长规律,让‘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支持和奖励。

五是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优化组织模式、推进创新主体协同合作。当前,我国基础研究与经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各创新主体主动协同不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通道还不够畅通。应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优化组织模式,积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行业骨干企业联合组建创新联盟,合作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有序流动,带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六是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新时代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同时要适应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趋势,推动基础学科领域和信息、生物、材料等前沿领域的跨学科联合培养,造就一大批有发展潜力、有创新思维、有全球视野,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青年科技人才。

责任编辑:张洽棠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