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康养 赋能甘肃武都“绿色崛起”
摘要:中国共产党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举全区之力精心打造“一枢纽两基地两中心”,建设“三大园区”,实施“八大工程”,形成“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董刚记者王斌报道
文旅康养产业是旺人气、活市场、增消费的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对于充分发挥武都生态资源优势、有效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举全区之力精心打造“一枢纽两基地两中心”,建设“三大园区”,实施“八大工程”,形成“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值得注意的是,“两基地两中心”“八大工程”“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均与文旅康养相关。报告结合文旅融合、生态康养武都实际,突出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擘画了“十四五”时期“绿色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
提档升级打造经济发展新业态
文旅康养产业作为旅游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旅游业综合性、带动性的生动体现,是突破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延伸拉长旅游全产业链的最佳选择之一。
武都区地处中国地理几何中心,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地三种地理类型的过渡地带,武都还是甘肃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园区的所在地,山雄、水奇、谷幽、林绿的武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十七次党代会武都区委工作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大旅游、大景区”建设理念,将万象洞、千坝草原、姚寨沟、汉王橄榄新城串点连线、由线扩面、网状辐射,努力形成集观光旅游、洞穴探险、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大景区,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坚持把全域旅游作为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突出抓好裕河、坪垭、金马池等景区建设,实现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把武都区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和西部地区极具魅力的生态康养中心。
方向既定,乘势而上。武都将加快推进文旅强区行动,以全域旅游、生态康养为特色,推动生态、文化、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凝心聚力挖潜能、铸品牌,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
资源禀赋文旅康养未来可期
文旅康养产业是以旅游业、健康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当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对旅游消费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文旅康养产业逐渐成为“新风口”。
武都的优势何在?从自然资源来看,武都拥有集山、水、林、草、峡、洞等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是北纬33度线上的绿色宝库。从文化资源来看,武都拥有融巴蜀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独特地域文化,“武都高山戏”更是其中的金字招牌,这些文化标识和精神财富,为实现武都绿色崛起注入了强劲的驱动力。
武都文旅康业产业“来来可期”,良好的基础不止于此。报告指出:要坚持“深耕南向”,加快融入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力争在基础设施、产业协作、区域发展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努力把武都打造成联结甘陕川三省、贯通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的建立,让游客来武都感到“路不再漫长”,也让武都融入大九寨旅游经济圈、打造九寨“后花园”成为可能。
对广大游客来说,到武都康养旅游,是一次“洗眼”“清肺”“养身”之旅,而对武都来说,推动观光旅游向康养度假深层次发展,将更好地提升全区的旅游价值、增加旅游就业、扩大旅游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消费升级点亮美丽幸福新武都
勇立潮头,大有可为。十七次党代会武都区委工作报告指出:要打造一批文化名镇、商贸重镇、旅游强镇,大力建设特色商圈和商务集聚区,形成一批精品特色街区、夜间经济集聚区和网红打卡地,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促进消费扩大升级。
提升“食尚武都”美食街,启用万达缤纷城商业综合体,推进古今里商业街区、东江美食一条街建设,改造升级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钵锣峪梁隧道,开工建设武都通用机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发展要素,重点项目多点“开花”,为武都文旅康养产业“强筋健骨”,武都旅游正以其强大活力与其他产业磨合、融合、组合,不断衍生新供给、新消费、新业态,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把资源优势变为竞争优势,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单一点线到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大景区建设,每一项部署,都需要定力与勇气,更需要胆识与智慧。展望未来,文旅康养产业,将赋予武都山水更深“内涵”,让城市更美好、让乡村更兴旺,让人们更加便利地拥抱“诗和远方”,文旅康养正在加速赋能武都“绿色崛起”。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