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积极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摘要:一是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起草《关于进一步放宽户口迁移条件的实施意见(稿)》,调整落户城镇、乡村地区条件,做到城镇落户零门槛,放宽户口迁往乡村条件,鼓励乡贤返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皮泽红报道 近日,记者从清远市发展和改革局获悉,近年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清远的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对照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试验任务要求,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取得了明显进展。
2019年12月,广清接合片区获批成为全国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拥有超大城市的地区,既能体现广州“城”对清远“乡”辐射带动作用,亦体现清远内部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清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市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了“1221”工作思路(突出改革1条主线,抓住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2个关键,建立以探索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连樟标准”和以探索城乡融合为主要内容的“广清一体标准”2类标准体系,建设1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项目),着力推进10项试验任务。建立健全横向与广州市,纵向省、市、县三级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广清接合片区清远(片区)实施方案,并积极完善配套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试验区内的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出台了若干实施办法或细则,改革试验的政策基础进一步夯实。
清远英德连樟样板区
清远市以问题为导向,以具体项目为抓手,以点带面积极稳妥推进各项试验任务。通过探索推进农村“三块地”(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有效推动土地资源整合、盘活、流动;通过放宽户口迁徙条件、开展农村完善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有效畅通了城乡人才、资金等要素流通渠道;结合广清一体化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城乡产业融合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的英德连江口镇连樟村为核心大力推动连樟样板区建设,土地要素整合、公共服务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等一批可复制的“连樟标准”正逐步形成。
围绕破除农民进城和人才入乡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
一是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起草《关于进一步放宽户口迁移条件的实施意见(稿)》,调整落户城镇、乡村地区条件,做到城镇落户零门槛,放宽户口迁往乡村条件,鼓励乡贤返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二是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和资产折股量化工作,健全农村集体管理运行和收益分配机制,落实集体成员对农村集体资产占有、收益、退出、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明确不得以退出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资格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目前试验区已确认农村集体成员身份127.9万人、量化资产4.75亿元。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将集体资源资产、农户自愿参与合作的土地等资源折股量化到农户,采取“量化到人、固化到户、户内共享”相对固化静态的管理模式,推动乡村资源从“人人占有”向“股份占有”转变。试验区范围内共有16个经济合作社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革。三是建立人才入乡机制。实施农业专家下基层行动,创建18个农业专家联络站,组建由140多名省、市专家组成的农业服务专家团。探索打破专技人才“流而不动”制度缺陷,实行教师“县管校聘”、医护人员“县招县管镇用”灵活用人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广清帮扶,试验区32所学校、36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广州21所学校、52家医疗卫生机构结成帮扶对子。
围绕畅通城乡土地资源要素流通渠道,着力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一是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鼓励村集体经济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产业发展等途径,引导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对农户自愿申请退出宅基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结合实际给予合理补偿或内部流转。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村下迳组积极开展“三块地”改革,将2600平方米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力、实物等折价入股发展汤泉、民宿项目,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村集体收入由2015年的2万元增至2020年的400万元,入股村民每人每年获得近3000元分红。二是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率先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办法,探索建立健全“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在符合国土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租赁、作价入股、出让等形式,经申请、审查、价格评估、民主表决、公开竞价等程序,实现“就地就近”入市交易。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成功以8.08万元出让了一宗384.52平方米的集体土地。
围绕解决乡村金融供给不足、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获得性较差等难题,着力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
一是加大农村信贷投放力度。出台《金融支持清远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清远市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工作指导意见》,推动金融资源参与支持农村重点领域改革。连江口镇连樟村民委员会通过“整村授信”模式获得金融机构授信资金1亿元,发生贷款95笔、用信余额6413万元;英德连樟样板区完成一笔5万元的林权抵押贷款。二是健全风险分担机制。积极搭建“政银担”融资平台,设立1亿元的信用担保基金,引导银行机构与融资担保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为企业增信,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为试验区发放担保贷款167笔共6.54亿元。英德市设立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专项风险补偿基金,基金规模达908万元,风险补偿基金补偿比例为50%。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推出“金土地”“政银保合作贷款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宅基贷”“农地宝”“农易贷”“乡村民宿贷”“生猪贷”等信贷产品。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地改革,探索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证,作为抵押凭证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目前金融机构已发放2笔45万元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围绕破解城市更新中面临的制度障碍,着力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
一是完善历史用地问题解决机制。制定《清远市承接省级“三旧”改造涉及土地征收审批职权实施方案》,对完善“三旧”改造涉及城中村的历史用地完善手续的流程、材料进行了规范,根据不同用地行为发生时间,在落实用地处罚后完善村集体建设用地手续和土地征收手续同步报批。二是规范简化社会资本参与改造机制。起草《清远市旧村庄改造公开引入合作企业工作指引(稿)》,对旧村庄改造公开引入合作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优化微改造审批流程,对限额以下的城中村改造工程予以免办施工许可证。对限额以上的城中村改造工程可采取告知承诺制办理施工许可证,实行施工图数字化审图以及施工许可证电子证照,减少办事企业跑动次数。三是健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配套机制。支持城中村改造利益共享,明确“三旧”改造项目由政府统一组织出让后核算土地纯收益,且纯收益按60%的比例用于补偿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集体自行改造或公开引入合作企业进行改造的,经政府批准后可以协议出让方式办理供地手续,土地出让金按宗地市场评估价的20%收取。清城区凤城街道古城社区统筹利用集体土地资源,引入利用社会资本,用12年时间让村集体资产翻了5倍,村集体收入增长了3.5倍。
围绕破解“城市要素落不下、乡村要素用不好”难题,着力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一是以重大产业平台为载体,建立产业集聚融合发展机制。会同广州高水平建设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合作区由广州主导开发建设、管理运营,清远主要负责社会管理事务,双方按约定分享合作区开发收益。截至8月底,合作区累计引进项目541个、总投资1539.7亿元。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获省批复,并于6月底挂牌。试验区范围内共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省级特色小镇3个,通过推动土地、产业、资金、人才、科技等要素向产业平台集聚,加快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建立经营乡村机制。通过“用活”乡村建设成果、“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做活”村落文化乡愁、“引活”社会资本下乡、“激活”创新创业激情、“带活”农特产品销售和加强统筹支撑、财政支撑、金融支撑、用地支撑、人才支撑、宣传支撑的“六活六支”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乡村民宿,推动从建设乡村向经营乡村转变,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目前试验区共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示范点3个,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4条,已注册登记乡村民宿专业合作社5个。深化广清旅游合作,积极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广清旅游年卡上线试运营。加强先行示范引领,4县(区)均着力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三是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农产品对接大市场机制。立足清远区位优势,整合农产品供应链、产业链,以“清远农家”为主题打造整体品牌,提升清远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化广清农业合作,建设广清农业众创空间,在广州开设“清远农家”专卖店和专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清远配送中心,打造1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推动清远农产品走进大湾区市场。
围绕破除广清之间、城乡之间基础设施衔接障碍,着力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一体化规划建设机制。开展广州都市圈广清接合片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印发《广州都市圈广清接合片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广清城际广州北至清远段建成通车、清远至省职教城站段动工建设,5条高速连通广清两市,3条跨市公交线路运营良好,广清一体化交通路网日益紧密。制定《清远市村庄规划全面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村庄规划优化提升。二是健全投入机制。聚焦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规模和力度。农发行清远分行向英德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授信6亿元,通过英德市城乡一体化项目投放贷款资金4500万元,支持连樟样板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探索建立一体化管护机制。印发《清远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制定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健全有利于基础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体制机制。清新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成立养护公司,县道已实施市场化管理。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