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中国可持续发展年会2021(SDG2021)聚焦“随机控制实验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2021-11-18 17:34 中国发展网
可持续发展 学术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以可持续发展框架分析全球发展实践,旨在提出更全面、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以此为契机,开展长期项目研究,持续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问题研究;通过国际学术研讨,提升教师队伍研究国际前沿问题能力;加大国际交流的广度与深度,进而为培养国际优秀人才、扩大学院国际声望提供有效途径。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杨虹报道  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解决贫困、不平等、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人类社会发展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可持续发展,重视多重目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强调减贫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同样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更好的可持续的未来的重要标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将随机控制实验应用于减贫领域的经济学家,体现了全世界对可持续发展实践重要性的肯定,同时也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于2019年联合发起“中国可持续发展年会”。会议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可持续发展框架分析全球发展实践,旨在提出更全面、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以此为契机,开展长期项目研究,持续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问题研究;通过国际学术研讨,提升教师队伍研究国际前沿问题能力;加大国际交流的广度与深度,进而为培养国际优秀人才、扩大学院国际声望提供有效途径。

中国可持续发展年会(2021)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双碳研究院、和平与发展经济学研究所于2021年11月13日-14日联合举办。受疫情影响,会议通过线上方式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随机控制实验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本次大会聚集了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宾州法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多名顶尖学者,他们在会议期间通过主题演讲的形式展示了关于这一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实践。

11月13日分会场依次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谢伦裕、助理教授曹佳和助理教授潘冬阳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致开幕词。

朱信凯首先对会议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2021年是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成功消除绝对贫困的经验可以为其它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和学习。学者应该深挖减贫过程中的政策和项目实践,同理论相结合,从中提炼一般性的解决方案,为世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image002

本会场第一篇报告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单晓月,报告主题为“Does Minority Status Drive Women Out of Male-Dominated Fields?”。

该报告使用随机实验的方法探究了女性代表性不足是否会导致她们退出男性主导领域。实验是在一门经济学入门课程开展,该课程的学生被随机分配到具有不同性别结构的学习小组(包括女性占少数的小组、男女数量平衡的小组、女性占多数的小组、仅限女性的小组、仅限男性的小组)。研究发现,如果女性被分配到女性占少数的小组,她们退出课程的可能性比其他小组的女性高出10%。相比之下,是否在群体中占少数对男性的退课行为没有显著影响。汇报者分别从教育期望和同伴互动两方面提出了潜在的影响机制:一方面,在女性代表性不足的小组中,女性对自己未来的学术成就更为悲观;另一方面,她们与小组成员互动的频率更低,从而陷入代表性不足的恶性循环之中。

第二篇文章的报告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方文,报告题目为“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promotion: Evidence from a surveyexperiment”。

该报告使用随机控制实验的方法探究了雇佣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例如职场中的“晋升天花板”现象。本文作者首先构建了两个虚拟的候选人A和B,整体上,这两个虚拟候选人是相似的,并且候选人B的能力略强。随后作者对这两个虚拟候选人的性别进行随机组合,并请随机抽取的调查对象为虚拟候选人打分。调查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调查对象对男性候选人与女性候选人没有显著的偏好差异,但是男性调查对象更偏好男性候选人。此外该调查还提供给调查对象三个假设的视角:上级视角、同级视角和下级视角。女性调查对象在三个不同视角下的差异甚微,但是男性调查对象作为下级,更不愿意接受女性领导。该报告对我们的启示是更多的女性领导者有助于减少性别差异和歧视。

第三篇主题报告报告来自斯坦福大学博士后钱一苇,报告主题为“The Role of Social Interactions i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该报告通过在中国农村进行的一项幼儿发展干预的随机实验,研究社会互动对儿童发展的作用。该实验随机在一些村庄建立室内活动室,并向村里的儿童和儿童的主要养育人提供免费进入室内活动室的机会。一年后,报告者发现干预使儿童的语言技能提高了0.15个标准差,使主要养育人的养育意识提高了0.21个标准差。报告者还发现,室内活动室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提高了社会互动,包括:儿童与其他同龄儿童及其养育人的互动;养育人与其他养育人的互动。

第四篇报告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China)经济学家石蓉发表,文章主题为“Socioeconomic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China”。

石蓉首先向听众介绍了联合国联合开发计划署目前的研究议程和愿景目标,并向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学者发出了合作邀请。随后,石蓉介绍了一篇最新的关于疫情影响的报告。该报告在疫情期间(2020年1月-5月)收集了中国五个贫困县共计1183个家庭的数据,分别从就业和工资等多个方面评估了疫情对贫困人口的影响。

第五篇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陈佳莹发表,文章主题为“Financial Inclusion and Patience: Longitudinal Evidence fromIndonesia”。

该报告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普惠金融对成年人时间偏好的影响。该报告使用了2007年和2014年印度尼西亚的家庭追踪调查数据(IFLS)和村级普查数据。由于印度尼西亚在2010年左右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银行扩张,所以村级层面的银行扩张可以作为一项自然实验来考察普惠金融对时间偏好的影响。报告发现,普惠金融对耐心的整体影响是负的,且这一结果在使用不同估计方法后依然稳健。随后报告分别检验了普惠金融对村民借款行为和存款行为的影响,发现银行扩张显著提高了村民的储蓄行为,但是对借贷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引导投资和消费行为时,要充分考虑到金融市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第六篇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生宗一博进行发表,题目为“Poverty and Gender Gap:Evidence fromChina’s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该报告基于中国某县2014-2020年的贫困人口追踪数据和高考数据,考察了贫困对性别不平等的因果影响。该报告以中国高考为背景,使用高考成绩和模考成绩之间的差值来衡量考生的发挥水平。结果发现,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在高考中发挥失常,而贫困将该性别差异扩大了三倍。贫困的这一负面效应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文科生和应届生更为严重。同时该报告使用考生的最终录取结果来量化发挥失常的实质影响,发现女生最终被重点大学录取的概率低于男生,而贫困生中女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概率下降更为明显。

11月14日分会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韩奕和助理教授吕一飞主持,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以“2030-2040:从双碳发展到四个脱钩”发表主旨演讲。诸大建认为,到2035年实现能源现代化、交通现代化、工业和产业结构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

本会场第一篇报告来自马里兰大学副教授蔡婧,她以“Improving Management through Worker Evaluations: Evidence from AutoManufacturing”为题进行专题报告。

该报告通过随机实验的方法研究工人评估对管理绩效的影响。作者以中国某汽车制造企业的工人和管理者为实验对象,将生产团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控制组,干预组的工人每月要从五个维度来评估他们的管理者,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工资水平及年终晋升的机会;而控制组的管理者继续使用公司原有的硬性指标来进行考核。研究结果表明,让员工提供反馈的方式可以让员工在工作时更有幸福感,并且显著减少员工流失率,提高团队的生产力。报告者还发现,员工反馈机制使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好,管理者更多使用鼓励而非命令式的方式和员工交流。

第二篇报告是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助理教授Sean Sylvia,报告主题为“Parental Investment, School Choice, and thePersistent Benefits of Intervention in Early Childhood”。

该报告考察了儿童早期干预项目对儿童发展、家长投资及择校选择的影响。报告者团队与当地卫计委合作,于2014年11月到2015年4月随机为陕西省66个农村共300名6-12个月的婴儿提供家长培训项目。当地卫计员每周给实验组的家庭提供育儿技能培训、游戏互动等支持。研究发现,家长培训项目不仅短期内增加了父母对儿童的时间与金钱投入,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家长投资行为具有持续影响。在项目完成两年半后,团队回访了参与项目的家庭,实验组的儿童在记忆上表现更佳,而他们的家长倾向于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幼儿园。

第三篇报告来自暨南大学副教授蔡澍,报告主题为“The Impacts of Microcredit on Informal Risk Sharing: ExperimentalEvidence from China”。

借助政府主导实施的村镇项目,报告者在全国5个省份农村地区开展了随机控制实验,研究了大规模小额信贷计划对农村贫困家庭风险分担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真正地参与该项目,村镇银行的设立,都降低了农村家庭对于非正式社会网络关系的依赖,减少了非正式借贷。除此之外,作者还发现“预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即使在项目计划公布期间,官方的小额信息对非正式借贷也存在挤出效应。

第四篇报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刘逸楠,题目为“Does Promoting Privat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Alleviate theBurden on the Government”。

该报告聚焦美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结合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探讨通过放宽公共保险的享用资质来刺激私有保险购买的政策(LTCP)对私有保险以及对公共医疗补助使用的影响。第一部分的理论框架主要阐明了三个问题:第一,个人会在资产较少或较高的情况下购买私有长期护理保险,而资产位于分布中间的人群并不会购买私有保险;其次,降低公共保险的享用资质会扩大私有保险的购买人群;最后,这一政策会增加依赖公共医疗补助的人群。第二部分的实证分析印证了以上的模型推论。实证分析发现,LTCP政策确实导致私有保险的购买率上升,但同时也加剧了公共医疗补助的压力,使得更多老年人更加依赖公共医疗保险,这与政策实施的初衷背道而驰。最后,文章也对政策失效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主要原因在于道德风险问题:购买了私有保险的消费者更容易减少对于身体的维护并更倾向于使用昂贵的长期照护服务。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教授对2021年中国可持续发展年会进行闭幕致辞。他首先对各国嘉宾所带来的分享报告进行了真诚的感谢,期待明年能够有机会进行线下的学术交流,能够和大家一起把中国可持续发展年会越办越好。

责任编辑:杨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