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骗保主体多元化手段多样化有关部门惩处力度加大
摘要:医保骗保犯罪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较高。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就审理的医保骗保典型案例答记者问。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审理的医保骗保刑事案件看,主要涉及诈骗、合同诈骗、贪污、滥用职权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罪名,其中以诈骗罪居多。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 | 荆文娜
医保基金是百姓的“救命钱”,而医保骗保行为在我国却时有发生。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严惩医保骗保犯罪的通知》,要求全国法院系统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依法惩治医保骗保犯罪的重要意义,依法加大惩处医保骗保犯罪力度,为维护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医保骗保犯罪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较高。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就审理的医保骗保典型案例答记者问。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审理的医保骗保刑事案件看,主要涉及诈骗、合同诈骗、贪污、滥用职权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罪名,其中以诈骗罪居多。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犯罪主体多元化。骗保的主体既有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参保人员,也有医保卡或药品收购者,部分案件还涉及医保局工作人员。二是犯罪手段多样化。既有医疗机构或参保人伪造病历、票据,虚假报销或串换诊疗项目,虚增诊疗费用,也有参保人冒用他人医保卡、超量购买药品后转卖牟利、重复报销医疗费用或隐瞒不属于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部分案件还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医保基金。三是危害后果严重化。医保骗保犯罪行为隐蔽性强,部分案件时间跨度大、犯罪次数多、涉案金额高,严重损害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
分析医保骗保犯罪案发原因,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是法律意识不强,有的参保人对骗保的法律后果认识不清,认为只是一般违规行为,出于特定关系、减少医疗支出或获取利益,将医保卡借给他人使用或冒用他人医保卡就医。其次是审核把关不严,医保经办和报销审核机构对医保报销材料审查不严,部分医生诊断开药时,未按照规定核对持卡人与就诊人是否对应,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另外,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举例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三大系统不联通,各医疗机构之间、医院与医保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监管体制不完善等。
从犯罪主体来看,涉及的被告人主要为医保卡的收购者、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以及医保局工作人员和参保人员等。从犯罪手段来看,主要包括伪造病历等资料、虚构医疗服务、有针对性吸引老年人并使用老年人医保卡“挂空床”、以“大小处方”虚增药品金额、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便利侵吞医保基金、利用医保待遇超量购买药品后转卖牟利,以及隐瞒报销事实重复报销等。在部分案例中,被告人骗取医保基金长达7年,骗取医保基金高达3000余万元,还有的被告人吸引364人次参保人住院。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其中几个案例涉及民营医院骗保。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对推动医疗行业多元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部分民营医疗机构为获取非法利益,虚构医疗服务、医疗票据,骗取医保基金,严重危害医保基金安全,损害了民营医疗行业的发展。通过这几个民营医院的骗保案例,希望能警示民营医院加强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依法依规提供医疗服务,推动民营医疗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