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吉林市:打造群众满意度更高幸福感更强的文明城市

2021-11-17 14:50 中国发展网 李婷 丁美佳 记者 倪文忠
吉林市 文明城市

摘要:在吉林市的大街小巷,以往临街的自行车修理、修锁配钥匙、修伞修鞋等摊床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灰房白字的便民服务亭。如今,这种崭新制式的服务亭已投放170座。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李婷 丁美佳 记者 倪文忠  2020年,吉林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全市人民21年的梦想和夙愿。2021年,吉林市坚持机制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扎实推进常态长效建设,努力打造群众满意度更高、幸福感更强的文明城市。

锲而不舍惠民生 一盯到底解民忧

在吉林市的大街小巷,以往临街的自行车修理、修锁配钥匙、修伞修鞋等摊床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灰房白字的便民服务亭。如今,这种崭新制式的服务亭已投放170座。

家住太和社区的王少华说:“以前换个拉锁、修个自行车都要找很远,有时还找不到。现在有了便民服务亭,摊主们有了固定的经营地点,好看、干净,我们找起来方便多了。”

“设置统一的便民服务亭不仅方便了经营者和百姓,更解决了市容管理难题。”一线城管执法人员王国锐感慨地说道。

吉林市坚持以创城引领民生工作,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2017年,吉林市城市管理指挥平台投入运行,实现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格管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卫保洁、静态交通等精细化管理,让城市管理成果惠及百姓。

2018年以来,吉林市坚持每年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累计完成民生实事117项。其中,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10万余户,清理野广告160余万处,拆除违法建筑6600余处,打造精品路段815公里、示范村屯59个,建设街角公园、口袋公园、村屯小树林1436个、39.3万平方米,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城带来的新变化。

党员干部强担当 文明服务有温度

在丰满区江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有个装饰古色古香的精神文明小课堂。10多名辖区居民在这里认真地练习书法,原江南街道江滨社区书记周继超正在给居民进行毛笔书法授课。在这里,定期由党员干部、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古琴课、茶艺课,还有国画、剪纸、舞蹈等课程,深受居民欢迎。

今年60多岁的张维萍告诉记者:“我们社区这些干部,既是小课堂的老师,更是我们小区的服务员、宣讲员、管护员,每周都有党员干部来打扫卫生,美化绿化哪都少不了他们。平时有个大事小情就找‘小红帽’志愿服务队,洗衣做饭、按摩聊天样样都行。”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我们高标准打造了18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小区、网格站点,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文明实践服务,引导居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据江南街道书记周爽介绍,创城期间共发动包保部门下沉干部、全街机关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等2000余人次,对10个社区382栋楼和1454个单元进行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清理楼道堆放物近千吨,清理野广告7600多条。

吉林市坚持以创城践行初心使命,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常态化推动党员干部下沉服务,在创城中优化基层治理。

全市32名市级领导、179名县级领导、1.5万余名市区两级部门党员干部下沉街道社区,开展义务劳动、解决实际问题,粉刷楼栋单元3200余个,安装楼宇门2000余个,累计投入资金4300余万元;抽调近50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和近500名市直执法部门人员,常态化下沉街道,开展综合执法,解决基层治理问题1.4万余个、多年沉积的疑难问题200余个,处置共性、难点问题3157件。

汇聚创城正能量 提振城市“精气神”

家住光明新村的李先生,对小区改造管线施工方案有异议,拨打“创城热线”反映小区下水主管线坍塌问题。记者现场报道,栏目组连线吉林高新区住建局市政部,相关部门召开反映人见面会,施工方案最终得到居民认可。施工改造完成,居民和商户都非常满意。

一通电话,建立起“意见听取—处理反馈—问题解决”良性机制。2019年,吉林市开通“创城热线”。两年多来,接听僵尸车、野广告、排烟扰民、占道经营等各类创城诉求2000余件,媒体追踪报道200多篇,三方通话600余次,平台转办单近千个,做到创城诉求件件有回音。市民在媒体互动平台上说:“建设文明城市是政府惠及百姓民生的民心工程,点赞!”

吉林市坚持以创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自信和“精气神”。开展“爱家爱城·共筑文明”系列活动,培树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403人,其中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及提名奖。围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专题,设计开展了礼让斑马线、文明窗口服务竞赛等18项系列活动,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提升。

吉林市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创城。不断深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他们做亮吉林市歌舞团文化名片,精心打造大型民族舞剧《红旗》、吉剧《魂系长白》等文艺精品,让创建过程切实成为体现民意、响应民生的过程,凝聚形成了“锲而不舍、同舟共济、以人为本、激流勇进”的创城精神。

城乡整治有品位 “七边”行动暖人心

昌邑区是吉林市高铁沿线最长的城区,其中吉林站北侧10公里两侧多为老旧小区和办公用房,涉及铁路、企业、个人多方权属责任。

“为有效推进高铁沿线环境安全治理,打造绿色宜居环境,我们通过‘一套指挥系统’高效推动,‘一个工作专班’具体落实,‘一个闭环流程’推进整改,‘一本台账’动态销号管理,‘一套机制’常态长效监管,13个基础作战单元同一要求、同一标准、同一目标,同步推进,彻底解决了积存几十年的高铁沿线房屋破损、脏乱差等安全环境问题。”昌邑区“七边”办主任周元介绍道。

如今,昌邑区境内的铁路沿线再也不是一张破旧的“铁丝网”,目之所及,鲜花、绿草迎风静立。而这正是吉林市开展城乡“七边”环境治理、提高品位形象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吉林市开展城乡“七边”环境卫生专项治理行动,通过对城边、镇边、村边、路边、河湖边、林边、田边的“七边”环境卫生治理,完成垃圾、柴草、违建、野广告、占道经营和安全隐患“六项”清理任务,举全市之力打造山清水净、管理有序的城乡环境。共排查“七边”脏乱差问题179万处,整治高铁沿线问题1300余处,整治率达到98%。

开展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专项行动,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维护、交通秩序整治和不文明行为整治,以创建成效取信于民。他们先后组织全市117个部门(单位)开展“四联四促”活动358次,完成年度共建项目192个。与此同时,启用新市民服务中心,实现40家单位入驻集成办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满足市民“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的需求;完善12345便民服务热线,累计受理民生诉求8万余件,办结率达到93%。

如今,文明已成为吉林市的底色,更成为江城人的品格,不断滋润着城市和谐宜居,激励着每位市民以主人翁精神唱响文明之歌。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