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提速、提质、提档、提效、提优”助推山东临沂高质量发展

2021-11-04 16:25 中国发展网 周晓东、陈建伟、记者高杨
山东临沂 发展

摘要:临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为“大、好、优、足”四个字。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周晓东、陈建伟、记者高杨报道  经济发展提速、群众生活提质、城市建设提档、安全保障提效、营商环境提优……11月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沂专场,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介绍了全市践行伟大沂蒙精神,强优势、补弱项、惠民生、固底板,大力推动沂蒙革命老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

任刚说,临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闯出新路径、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在鲁南经济圈发展中勇当排头兵、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的目标定位,大力弘扬沂蒙精神,顺利交出了一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答卷。

经济发展提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临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为“大、好、优、足”四个字。

总量“大”。“十三五”时期,全市GDP年均增长5.8%,2020年达到4805.3亿元,从全省第7位跃至第5位,首次跻身全国地级市前20强、列中国城市GDP百强第46位,居鲁南经济圈首位。

质量“好”。三次产业比由2015年的9.1:42.7:48.2调整到2020年的9.2:36.5:54.3,服务业占比提高6.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8%,2020年达到349.8亿元、较2015年增长23.2%,总量在全省排名由第7位上升到第6位,其中税收占比达到82.9%,稳居全省前两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7.2%提高到40%,“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年均提高2.2个百分点。

产业“优”。临沂发挥商通五洲、物流天下的最大特色和优势,以“商仓流”一体化为重点,加快推动商贸物流转型突破。先后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省级“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2020年,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4404亿元、物流总额6847亿元、网络零售额269.7亿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343亿元、增长84.4%。临沂针对传统产业占比大、新兴产业比重小的实际,“一产一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木业率先蹚出“龙头带动、中等抱团、小微众创”的转型之路。2020年,全市八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3950亿元、增长9.7%。新动能加速成长,先后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7个,生物医药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临沂抢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沂蒙高地的难得机遇,提出“实施三步走、融入长三角”路径,即打造长三角区域“菜篮子”、休闲旅游“后花园”、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大后方”,努力融入大循环、实现大提升。发布对接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临沂标准,联合上海认定农产品基地100家,建成高标准农田583万亩。去年以来,销往长三角的农产品销售额增长12%,接待长三角地区游客700多万人次,在拓展市场中促进了产业升级。

后劲“足”。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06.1万户、较2015年末增加62.4万户,其中企业数量增加21.2万户、增长了两倍多。临港精品钢基地已落地产能878万吨,建成产能340万吨,年内可形成产值800亿元,有望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浙大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临沂分所、天河超算淮海分中心等平台落地建设,临沂应用科学城、启迪之星等投入使用,等等,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的潜力空间和动力支撑。

群众生活提质,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聚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五年来,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稳定在8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至39466元、15918元,年均分别增长6.6%和8%。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摘穷帽、拔穷根并举,以“工匠精神定政策、劳模精神抓落实、赶考精神转作风”,全市1275个贫困村、45.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试行企业求职需求、用工需求、培训需求、问题诉求和政策落实“五张清单”,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控制在2.47%以内。教育发展均衡协调。累计投入658亿元,年均增长11%。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全部清零,农村学校“全面改薄”,所有县区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青岛理工大学、临沂职业学院等新校区启动建设,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建成招生,临沂大学医学院成立。社会保障扩面提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16年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实现“十连增”。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达到970处,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提标惠及23万人,救助困难残疾人22.3万人次,拨付慈善款物4亿多元,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做法和惠民殡葬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医疗服务加快优化。全市二级以上医院103家,比2015年增加41家、增长66%,三级医院达到20家。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5张,比2015年增加29.5%。公办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建设达标率100%,率先实现省级健康促进县全覆盖。文体事业持续进步。文艺作品《沂蒙情》等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遍地书香》入选国家脱贫攻坚重点剧目,临沂获评中国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皮划艇世界冠军挑战赛、国际马拉松等大型赛事成功举办,连续承办两届省体博会,沂蒙好故事、临沂好声音全国频传。

城市建设提档,城乡面貌有了新改观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2020年,全市户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42.6%、53.7%。

“生态水城”框架拉开。按照“以河为轴、沿河发展、北城做靓、老城提升、南部腾笼换鸟、西部产城融合、东部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的思路,拓展中心城区发展框架,为迈向“两河时代”夯实基础。同步推进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先后启动北城二期等重点片区开发,为城市扩容升级提供了支撑。

“综合枢纽”布局打开。注重统筹主城和全域、品质和形象、当前和长远等关系,努力打造有活力、有魅力、有精度、有厚度的城市。加快提升城市畅达力,蒙山高架路等一批骨干工程投用,有效畅通了城市“内循环”。完成京沪高速改扩建、岚罗等高速公路建设,通车里程比2015年增加172.1公里。鲁南高铁建成通车,沂蒙老区迈入“高铁时代”。启阳机场成为口岸机场,首条国际全货机航线开通,旅客吞吐量由100万人次提升到258万人次。

“美丽沂蒙”画卷展开。深入挖掘书法、兵学、孝悌等文化内涵,兵学文化公园等一批新地标落地。大力实施城区水系连通工程,24段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通过省级“长制久清”评估,沂河获评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示范河湖,入选“中国最美家乡河”,“一城绿色半城河”扮靓城市底色。深入推进“三清四整”行动,“四好农村路”通车里程居全省首位、行政村通硬化路率100%,改造危房2.7万户、厕所100余万户,农村清洁取暖率达到80%。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坚持“串点成线、连线扩面、梯次推进”,布局椿树沟山水生态型、马牧池红色旅游型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59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34个,“好山好水好风情、美丽乡村看沂蒙”名片更加亮丽。

安全保障提效,发展底板实现新加强

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风险源头防控、隐患排查清零、重点领域整治、薄弱环节治理、基层基础提升,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

严控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持“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宁肯麻烦不能省事,宁肯严不能松,宁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宁肯越位不能缺位”的态度,认真落实应急性果断措施和常态化防控策略,构筑起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环临防控圈”。自去年2月20日以来,临沂市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

严管安全。构建“智慧应急”一张网,探索建立“村居上报、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打通了安全生产打非工作“最后一公里”,连续35个月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严抓生态。落实“三线一单”,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实施情况评估获全省优秀等级,2020年万元GDP能耗比2016年下降17.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8位。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推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5%。沂蒙山获评世界地质公园,蒙阴县被评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获中央资金补助。

严防风险。动态监测贷款5亿元以上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稳妥化解金融风险。成功应对“利奇马”台风和近60年来遇到的2020年“8·14”最大强降雨,无一人因灾死亡或失踪。

营商环境提优,服务效能取得新突破

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集中整治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痛点堵点问题,加快构建“审批更少、流程更优、体制更顺、机制更活、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营商环境。

政务服务更为高效。共承接省级以上改革试点284个,推进重要改革事项165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市县行政权力事项分别压减34%、27%,涉企营业执照“45证合一”、建设工程“多图联审”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开办平均提速3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均提速60%以上。

市场环境更有活力。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要素跟着好项目走、亩产效益评价等机制,推广“标准地+承诺制”等模式,提高了服务精准度和实效性。将每年9月26日设立为“临沂企业家日”,增强企业家的归属感、获得感,营造了“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社会环境更加安定。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制定出台了11部地方性法规。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到97个。临沂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等一批“国字号”荣誉,沂蒙好形象、美誉度大幅提升。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