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城市轨道交通“新老并进”答好碳达峰碳中和时代命题

2021-11-04 10:07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从旧时“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的联通之需,再到如今“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的目标指引,随着时代变迁,交通的时代使命也在不断深化。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见习记者 | 甄敬怡

从古至今,交通始终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旧时“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的联通之需,再到如今“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的目标指引,随着时代变迁,交通的时代使命也在不断深化。

今年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线网规模、客流量不断增加,在公共交通出行中的分担率日益提升,也被赋予了更多责任。如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轨道交通肩负着自己的时代命题。

两大目标要求:绿色转型大势所趋

从综合交通强国建设和碳减排等方面的要求看,铁路与轨道交通将是未来很多城市的交通建设重点。

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再度提及城市轨道交通: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建设,并做好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协调。

除了助力建设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之外,作为绿色交通体系中的一员,城市轨道交通的低碳发展也是交通领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明确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和积极引导低碳出行。紧随其后公布的顶层设计《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将“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列入“碳达峰十大行动”,明确要求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高效衔接、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低碳交通方式。

近期国家节能中心举办的“绿色技术创享汇”活动中,与会专家领导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发展问题。国家节能中心原副主任李行表示,大力发展绿色轨道交通,是交通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还将带动绿色建材、机械制造、信息、电子、装备制造相关产业及经济发展,并将大幅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

多位学者专家一致认为,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以电气化发展、清洁能源应用为特征的交通运输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大幅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发展,是交通减排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助力城市建设:因地制宜系统布局

“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超过4000公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需求仍将处于增长阶段。

纵观各省市的交通发展“十四五”施工图,多地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车道”:上海将加快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浙江省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规模预计将达1300公里,实现轨道交通重点城镇覆盖率达到60%。“‘十四五’期间,江苏仍将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积极引导更多旅客选择轨道交通绿色出行。”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晓辉说。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凌耀初也表示,城市轨道交通是江苏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和建设“轨道上的江苏”的重要基础,“十四五”时期仍然是江苏城市轨道交通的黄金发展期。

长三角城市的“快马加鞭”正是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的具体举措。轨道交通建设能有效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有力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而“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也是《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对“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的具体要求。

长三角轨道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之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也给当地轨道交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着力构建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

而在绿色低碳的新要求、新背景下,新工程的建设则不免引发存量与增量的共存问题。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新老并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也在加快制定。“标准先行,在新的行业标准之下,城市轨道的存量和增量该如何兼容?是否需要多部门联动解决标准化问题?”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雁珍表达了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思考。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副总工程师王庆亮也有类似的疑问,“新建轨道线路务必会带来跳跃式的碳排放增量。2030年实现碳达峰后,对于轨道交通行业而言,是该通过技术提升碳中和能力还是购买碳排放指标来抵消新建线路的排放增量?”

除了遵循绿色建设的新标准外,轨道建设也要量力而行,与所在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10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动浙江省轨道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了“杜绝地铁向外围无限延伸”、“城市郊区或城市待开发区,不宜修建地铁”等准则。

加快技术应用:“盆景”应尽快变“风景”

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电能耗17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是“耗能大户”。在需求不减的背景下,不管从存量还是增量来看,要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持。

“目前,与国际先进水平比,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领跑、并跑、跟跑的比例分别占比10%、35%、55%,整体处于跟跑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绿色发展处处长吕侃表示,当前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聚焦到轨道交通行业,苏交科集团副总裁张海军认为,面临的技术问题还有节能技术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性一体化考虑、未形成统筹协调的节能解决方案等。他认为,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减排需要明确轨道交通系统能耗指标,结合地区特点合理设置节能标准,成套综合应用节能技术。

经济效益则是另一个掣肘性因素。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减排的总体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使用新技术在绿色、生态和减少碳排放等方面带来的收效显著,但经济效益甚微。由于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能源的应用需要投入较大成本,投入产出比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技术的大范围应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原司长任树本也表示,当前市面上不缺少可选择的节能技术,但带来收益的节能技术屈指可数。“现在的特点是‘盆景’很多,但是缺少‘风景’而要让‘盆景’变‘风景’,需要对新技术进行推广宣传、行业普及、面向全社会用,这是当下重要任务之一。”

任树本表示,一方面,要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绿色政策体系、绿色技术体系、绿色消费体系、绿色金融体系、绿色标准体系、绿色生活体系七大体系,成体系、全方位推进绿色转型。同时,交通行业要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宣传推广,做好全行业、全社会的碳普及工作;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共同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