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建三援四”项目落地雄安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开启新格局

2021-11-04 10:1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不仅是北海幼儿园,还有史家胡同小学和北京四中,三所北京的名校都出现在了雄安新区的土地上,为雄安新区的群众带来更丰富的教育资源。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 成静

在河北省雄安新区,一座绿树成荫、红墙环绕,具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同时充满童趣的园林化建筑悄然出现,这里就是北京市北海幼儿园雄安园区。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内外部装修施工,等待验收后迎接第一批学生。其实,不仅是北海幼儿园,还有史家胡同小学和北京四中,三所北京的名校都出现在了雄安新区的土地上,为雄安新区的群众带来更丰富的教育资源。

据了解,这三所学校是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交钥匙”项目,今年都将陆续建成。除此以外,2025年年底前,北京市还将推进第八十中学、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朝阳区实验小学、六一幼儿园以“组团式”办学方式,协助雄安新区再举办4所优质学校。这些都写入了北京市教委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的《关于雄安教育发展合作协议(2021-2025年)》。该协议是在日前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厅在雄安新区共同召开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签署的。除此以外,三地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还于同一会议上共同签署了《“十四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总体框架协议(2021-2025年)》。至此,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俯拍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北海幼儿园雄安园区、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和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新华社

俯拍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北海幼儿园雄安园区、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和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新华社

规划为协同绘制蓝图

“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曾这样描述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中的作用。长期以来,京津冀三地之间的教育差距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才差距,是影响协同发展成效的一个重要的阻碍。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之后,三地全方位协同逐渐拉开序幕。教育是协同发展工作的重要一环,三地拿出了许多规划和行动。

京津冀三地教育部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以最快的速度行动起来。2014年11月,北京市教育工委、市教委到河北省考察;2015年3月,天津市教委到河北省考察;2016年5月,河北省教育厅回访北京市教委。三次考察,三地教育部门间的常态化联络机制已然形成。

要实现既定目标,规划应当先行。2017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时期,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高等学校聚集地,教育需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样,天津市的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也离不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框架。

2017年2月,三地举行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推进会,联合发布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十三五”专项工作计划》,将在教育领域非首都功能疏解合作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津冀毗邻地区教育统筹发展项目、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项目、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项目、教育对口帮扶项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作项目、高等资源共享项目、教育协同发展科学研究项目、职业教育统筹协作平台建设项目等十个方面进行推进。

同年8月,根据北京市与河北省共同签署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在雄安新区启动“三校一院”项目建设,以实际行动支持首都教育、卫生优质资源落地雄安新区。于是,有了文章开头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和北京四中在雄安新区的翩然落地。这种支持可谓“真金白银”,落到实处。

在2019年发布的《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中,北京市提出要整体提升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水平,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教育发展,促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加快区域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今年10月,北京市发布《“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更是提出要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教育发展,建成三所“交钥匙”学校并投入使用,持续推进学校对口帮扶工作,适时拓展实施一批帮扶合作项目。支持部分中央在京高校向雄安新区有序转移。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廊坊北三县教育统筹规划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地区延伸布局。唱好京津教育“双城记”,实现各类教育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强化区域教育协同联动发展,鼓励北京优质中小学采取教育集团、学校联盟、对口帮扶、开办分校等方式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扩大教育资源辐射面。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共建,促进数字学校、素质教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和体育运动设施共享。鼓励职业院校通过联合办学、校区建设等形式开展实质性合作。促进优质开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互补优势,开展协同创新攻关与成果转化应用。

交流让协同更具实效

2020年12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退休教师孙锡霞再次来到河北省阜平县八一希望中心小学。对这里的一切,孙锡霞已经非常熟悉了。她在听完老师上课后,会给授课老师进行现场指导,有的时候,她还会给老师们上示范课。

2016年,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启动了“老校长下乡”活动。2017年2月,在京津冀三地举行的教育协同发展推进会上,河北省阜平县纳入北京市“老校长下乡”活动覆盖范围。4年多来,包括孙锡霞在内的16位来自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的知名退休校长和特级、骨干教师,每月会定期到阜平县12所乡村学校。他们的工作包括听课评课、上示范课、开展教学研讨,协助学校开齐课程,帮助山村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

“老校长下乡”活动带来的不仅是先进教育理念,还有优秀的管理模式。北京市八一学校原副校长袁靖来到八一希望中心小学后,在教师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活动开展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八一希望中心小学校长辛香燕说:“每次同袁校长交流,都很受益。在她的指导下,我们建立了闭环管理模式,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2017年2月京津冀三地举行的那场推进会上,还启动了一个“一十百千万”工程。“一”即建设一所高职院校。由天津市出资,支援承德市建设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十”即建立21个教师培训基地。推动三地师范类院校在受帮扶地区的21个县,每县建立一个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养张、承、保地区贫困县教师。“百”即建百余对合作学校。通过“手拉手”、建联盟校等形式组成100余对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开展互访学校等校际合作交流活动,提升受帮扶地区学校管理水平。“千”即实施千人交流合作项目。每年互派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骨干教师、职业院校教师和管理人员250人,4年1000人,进行工作交流和在岗培训。“万”即免费提供万节优质课资源。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向河北省21个贫困县免费提供不少于1万节优质课资源。

如今,4年多过去了,河北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董兆伟对京津两地的帮扶表示了感谢。据董兆伟介绍,北京市“建三援四”项目已基本落地,天津一中挂牌成立了雄安校区。围绕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支持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两地共同组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开展了优质课程共享、文体竞赛联办等活动。另外,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等28个合作项目已顺利落地河北省。三地稳步开展京津冀高职院校跨省市单独考试招生试点,引入天津职业大学、北京劲松职业高中等京津优质职业院校与河北省职业院校开展合作。高等教育合作也不断深化,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与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了9个高校联盟,共同加强学科建设、科研攻关。“在河北省高校认定的光伏技术、国学传承与发展等35个协同创新中心中,已吸纳京津两地高校22所、科研院所39个。”董兆伟说。

根据最近签署的《“十四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总体框架协议(2021-2025年)》,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透露,将研究推进北京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延伸布局。

目前,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已在廊坊三河市揭牌。刘宇辉表示,北京市将加快提升北三县教育发展水平,打造教育协同发展示范区,为推动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探索有效路径和典型经验。另外,北京将研究北京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延伸布局实施方案,支持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与大厂回族自治县合作办学等。助力北三县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等院校开办校区,拓展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