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争先进位奋战“十四五” 山东济宁争当鲁南经济圈排头兵

2021-11-01 17:17 中国发展网 高杨
山东济宁 鲁南经济圈

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中,济宁市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济宁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纵深推进“三个坚决”,大力培育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产业突破引领发展突围。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高杨报道  11月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13场——济宁专场,邀请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永生介绍了全市奋力开创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相关情况。2020年济宁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4494.3亿元、411.8亿元。“十四五”时期,济宁确立了“奋战十四五,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鲁南经济圈排头兵”的奋斗目标,树立了“以发展论英雄、以结果论英雄、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打出了“干部助企攀登”“三个百亿”“按揭农业”等一系列组合拳,凝聚起全市上下勇争一流、担当实干的强大力量。今年1—9月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9%,新增“四上”企业767家、连续4个月全省第一,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后劲十足。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中,济宁市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济宁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纵深推进“三个坚决”,大力培育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产业突破引领发展突围。2020年,“四新”经济占比达到23.3%,比2017年提高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14家,比2017年实现翻番,今年又新申报624家,预计净增300家以上;省瞪羚企业达到94家,居全省第4位;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家。装备制造、研学旅游、科技金融、纺织服装4个产业入选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在“四减四增”三年行动(2018—2020)实施评估中,济宁市居全省第1位。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中,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实施“十大改革攻坚行动”,“十三五”期间集中突破286项改革事项,“市县同权”改革等200多项经验获省级以上推广。在2020年国家和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济宁市分别居全国第24位、全省第3位,入围全国25个营商环境便利度最高城市,政务服务指标、政府采购指标进入全国标杆城市。目前,全市市场主体达到88万户、比2015年增长92%。5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地济宁,累计投资120亿美元,济宁大地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区域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4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1%。全长41公里的内环高架全线贯通,与都市区外环高速互通互联,新机场、鲁南高铁、机场高速即将竣工,成为全省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市文化中心“一体四馆”、济宁大剧院、市民公园等城市“新地标”建成投用,城市能级、品质大幅提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新城建”试点城市等国家级名片。坚持“五大振兴”一体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起势,粮食总产近百亿斤,“济宁礼飨”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4名,获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资格。大力实施“四好”农村公路、农村饮水安全、农厕改造、清洁取暖、污水处理等工程,11个镇入选国家和省特色小镇、重点示范镇,农村环境整治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中,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两创”结出丰硕成果。全面加强研究平台、人才队伍建设和重大课题研究,自觉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中担负重大使命。在全省率先推行“图书馆+书院”、乡村儒学讲堂等模式,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挂牌成立,孔子博物馆开馆运行,尼山圣境成为山东文化旅游新地标,高标准承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央视春晚秋晚等重大活动,面向全球选聘23名儒学研究高端人才,形成了一批高水平儒学研究成果,济宁全球儒学研究、交流、传播高地地位更加凸显。着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培育提升干部为政之德,成立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累计培训全国各地学员8万余人,被中组部列入省部级党性教育基地。全市年接待游客近1亿人次,获评中国文化竞争力十佳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成功获得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承办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中,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福祉大幅提升。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始终稳定在80%左右。12.03万户、23.8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获省对市综合考核“打赢脱贫攻坚战”单项奖。投入24.1亿元,全面完成6948户、20436人黄河滩区迁建任务,在全省迁建工作总结性绩效评价中获第1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2020年全市PM2.5、PM10浓度分别比2015年改善37.8%、43.3%,优良天数达到231天、比2015年增加71天;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南四湖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入选淮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全力办好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事业,“十三五”时期,累计新改扩建学校316所、新增学位28.3万个,总投资70亿元的市公共卫生“五大中心”加速建设,免费公交、幸福食堂、希望小屋等惠民措施广受人民欢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于永生表示,在新的征程上,济宁市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将坚持“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不动摇,以“231”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引领,强力突破“制造强市”,确保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将围绕“把济宁打造成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桥头堡”目标,对运河全线200多公里港口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大力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和港航物流新高地。将着力建设组群结构大城市,加快推进“任兖邹曲嘉”都市区交通、产业等一体融合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互联互通、组团发展新格局。将以优秀传统文化“八个融入”为总抓手,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积极争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加快建设全球儒学高地和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将坚持人民至上,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力建设全省教育、医疗、康养“三大高地”,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