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科研团队古人类基因研究获重要进展
摘要: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银秋教授团队与国外合作者利用最新的古基因组技术,成功获得了新疆迄今最早的古人类基因组数据,在新疆史前人群起源和形成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 倪文忠 郭东波 于10月27日在《自然》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塔里木盆地青铜时代古人类基因组起源研究”的文章,在业界引起了关注。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银秋教授团队与国外合作者利用最新的古基因组技术,成功获得了新疆迄今最早的古人类基因组数据,在新疆史前人群起源和形成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丝绸之路要冲,一直是欧亚大陆东西部人群进行文化、技术以及遗传交流的重要通道。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相继开展了一系列青铜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其中塔里木盆地的小河墓地等遗址因独特的墓葬形制以及文化特征备受关注。吉大研究人员利用最新的古基因组技术,成功获得了这一地区距今5000年~3500年的古人类高质量基因组数据,并通过对基因组数据进行大数据建模分析,发现了一支广泛存在于欧亚草原中东部广袤区域的古老遗传谱系,这一谱系与青铜时代的欧亚草原人群以及中亚绿洲人群都没有直接的遗传联系,也没有显示出与任何其他全新世群体混合的迹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塔里木盆地独特的沙漠环境形成的天然遗传屏障,造成塔里木盆地古代人群长期的遗传隔离,研究人员计算小河人群的祖先成分形成时间至少在183代以前,也就是距今9000年左右。
同时,研究人员利用古蛋白质组技术在牙结石中发现了小河人群长期大量食用奶制品的证据,加之墓葬中小米以及小麦等考古发现,表明塔里木盆地长时间的遗传隔离并未阻断该地区与外界文化和贸易的交流。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