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正当时吗?
摘要: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国内,与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社会认可、就业前景、个人发展等方面均相对不足;在国际上,与美国的“CBE”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FE”模式、新加坡的“双师制”等相比,职业教育也仍相对落后。
中国发展网讯 教育和医疗,是社会民生最重要、大众最为敏感的两个领域。如今,医疗在经过十多年的持续改革后,“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大为缓解。教育改革则随着新时代新变化,近年来有了新的走向。
2021年,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909万人,创历史新高,据千万大关咫尺之遥。3月,教育部一则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引起广泛关注,社会猜测中考普职比例将降低至5:5,一半的人将被分流至职高技校。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直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卷化”。“双减”政策出台后,素质教育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
可以说,下一阶段教育改革的真正重点出来了——职业教育。
70年发展,职业教育一直在路上
职业教育对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通常意义上,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之际,我国即探索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前,一批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陆续创办,有效缓解了新中国建设的人才需求。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一布局影响至今。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体系构成以及政府和有关方面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
时间来到了2018年,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份文件开宗明义地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句看似简单的表述,却代表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职业教育是一个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纵向,在职业教育体系里,有中职、高职、本科直至专业硕士和博士;横向,有产教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职业教育不再是低人一等的那一轨,而是并列存在的一条上升通道。
在政策的持续加持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的双力驱动下,“十三五”以来,我国每年约培养1000万左右的技术技能人才;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15万所,在校学生达2857.18万人。
Tips: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
培养模式不同
职业教育实践比重相对较大,更注重动手和操作能力,所学的理论知识多用于辅助实践。而普通教育虽然有实践操作,但亦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随着我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目标的推进,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限于普通教育人才,更需要职业教育人才。
培养目标不同
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由九年义务教育延续并由国家统一招生录取的中、高等教育系列,主要进行“全日制”学习的学历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为更多的企业和公司提供劳动力,对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受众群体不同
普通教育主要面向对科学文化知识有浓厚兴趣、爱思考的学生。而职业教育主要面向喜欢动手制作,也爱专研的学生。
面临诸多挑战,职业教育难一蹴而就
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国内,与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社会认可、就业前景、个人发展等方面均相对不足;在国际上,与美国的“CBE”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FE”模式、新加坡的“双师制”等相比,职业教育也仍相对落后。
人社部今年二季度的统计显示,我国高级技工的缺口已超过2000万。众所周知,制造业人才极度依赖于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承担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相关调查显示,在日本的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是50%。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5%,这一数据与30年前几无差异。
近年来,南方制造业大省持续遭遇用工荒,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的情况持续存在。根据中国青年报近期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不愿当“蓝领”有多重因素,比如生活枯燥单一、工作环境差、工资低、发展前景不看好、交友圈子窄等。
图表源自:中国青年报调查报告
除了学生不愿意去以外,企业招不到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现在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这表现为毕业生的质量普遍偏低。大部分企业认为,这些毕业生只能从事一些一线的“蓝领”工作,难以胜任具有创造性的岗位。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优质企业的岗位,甚至就连专业对口的职业学校学生都没有资格参与竞争。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李艳老师发文表示,职业院校教学组织和教学活动开展相当困难,很多学生毕业时实际达不到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在难以做到“宽进严出”的情况下,职业院校不得不进行质量上的“放水”,这种状况反过来又给职业教育的声誉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除少数示范校、重点校以外,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比较差,有的还相当简陋,缺乏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所需的基本教学条件,很多校长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2017年底,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产教融合发展还面临不少瓶颈和制约因素,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存在着“两张皮”问题,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根本形成。校企合作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普遍存在。
同时,就业前景影响着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低,近年来普遍处在90%以上,其就业率经常超过很多本科院校。但是,学生就业质量普遍不高。部分行业工作环境较差,缺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部分工作受季节等周期性因素影响,不够稳定;一些行业社会定位不高,不被大众所认可……更别提收入较低、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福利保障不到位等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了。
某职业院校所设专业 图片源自:网络
因此,很多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选择了另谋出路。据上述统计结果显示,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更愿意选择一些新兴行业的工作机会。比如近几年兴起的电商、主播、自媒体等。这些工作的进入门槛低、收入水平可观,又处在发展风口上,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极具诱惑力。但是这些新兴产业从长远来看,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对国家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难有助益。一面是由社会事件引发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另一面是由参与人数上升而引起的竞争加大,红利逐渐缩小。
顶层设计加持,职业教育迎来发展新时代
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职业教育的时候了,因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方案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较大提升,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双师型”政策设计借鉴了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制”,即职业院校从企业中物色教学人才,他们在校时教学、在企业时解难,具有双重身份。实际上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旨在推动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使职业教育做到可持续性。
“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支持建设200所以上高水平高职学校和600个以上高水平专业,并支持建设一批优秀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在机制创新上,着重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具体包括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完善顶层设计、创新办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和深化职普融通。
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推动下,各地方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职业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更具体的措施和发展目标。
作为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最近发布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目标,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职业教育在未来还有很多难点和痛点需要消除。但可以预见的是,在一系列顶层设计和社会共识不断形成的推动下,未来可供我国青少年选择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会变得更加广泛和多元。(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唐雅丽 综合报道)
参考资料:
《锻造大国工匠 奠基中国制造——新中国70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国教育报
《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分析》,李艳,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