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CMF报告:三次分配不会改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基本框架

2021-10-29 14:30 中国发展网
三次分配

摘要:三次分配和一次分配、二次分配有不一样的法律定义,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是有法律基础的,是在规范框架下进行的,可以说是强制性的,而三次分配是自愿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引导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他强调。

中国发展网讯  10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CMF 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 35期)在线召开。本次研讨会聚焦三次分配话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在会上指出,三次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解决公平和效率问题,三次分配主要建立在自愿捐赠的基础之上,某种意义上是社会主义基本分配方式的一种补充,并不改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基本框架。

毛振华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在解决公平和效率问题,“三次分配”被定义为以自愿捐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共同富裕的实现,不仅仅有赖于国家现行法规下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也有赖于先富帮后富。所以,三次分配的核心还是在先富帮后富”。

毛振华进一步分析称,三次分配和一次分配、二次分配有不一样的法律定义,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是有法律基础的,是在规范框架下进行的,可以说是强制性的,而三次分配是自愿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引导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他强调。

首先是引导富人的价值取向。毛振华解释说,自愿捐赠,不影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不是通过国家法律让富的人不富,让创造财富的人减少财富,而是引导有财富的人做更多的公益事业。他以西方发达国家举例称,西方有句名言——带着巨富进入坟墓是耻辱的。而且,很多国家都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因为这些国家会通过部分法律和税收来减少富豪的财富。

“我们国家过去基本都是政府出去在国际上做公益和慈善活动,这一点要改变,我国的政府产生的财富主要用于国民,要鼓励民间出去”,毛振华说,民间出去有很多好处,“政府和政府的交易中又有很多变化,但民间投资更加深入,更加注重效率,这是非常重要的”。

毛振华还指出,不能光讲慈善,还要讲公益。“我们要有一系列的办法来推动公益机构的完善,只有他们做大做强,中国的慈善公益才能做大做强”。

此外,毛振华还强调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社会上形成引导和鼓励的气氛。“虽然是自愿,但要引导鼓励,有一部分是用法律、税收杠杆,有一部分是道德文化方面的宣传”。

毛振华还谈到了“逼捐”现象。“有时候,把某种事件中的捐款变成了一种压力或者比赛,这都是不长久的”。

“现在对三次分配有很多解读,我们要理解,核心是确保一次分配、二次分配的合法性以及有效性的基础上,‘三次分配’是自愿完成的”,毛振华强调,这种自愿不是一般的自愿,跟我们的价值观、文化理念相一致的,跟我们的改革开放的初衷相一致。

“我相信中国的富裕阶层、企业界应该是能够完全理解,并且能够做出成绩,为共同富裕做出贡献的”,他说。

如何理解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表示,理解共同富裕是来自于一个基本的理念,富裕+共享,当然富裕包括物质富裕、精神富裕也包括生态文明。共享强调的是权利均等、机会均等和结果(合理)分享。

怎样实现共享?要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合理调节过高收入。要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这里强调的是鼓励。回报社会不是一句口号,要有具体的一些政策制度措施,政策制度相关的改革,让高收入人群和企业能够更愿意去回报社会。

李实认为,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高收入人群和很多民营企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推进共同富裕在一定程度上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能够进一步提高消费需求。共同富裕更多是解决不平衡的问题,包括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对于高收入人群和民营企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可以进一步增加他们回报社会的能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要能够更加紧密地合作,仅靠个人、企业、社会组织是做不好三次分配的,做好三次分配一定要有政府积极的配合。随着经济增长社会财富会不断增加,三次分配对实现共同富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将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关于如何激发三次分配在收入分配调节方面的作用,李实认为应该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第一,培育慈善事业发展的环境与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来激发三次分配。第二,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能力和机会。第三,政府和社会组织要结成伙伴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总之,三次分配要发挥更大作用,来自于整个社会环境的培育、来自于制度建设、来自于更加鼓励性的各种各样的配套政策等,对促进共同富裕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认为,我国三次分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意识问题,要把三次分配放到社会共同体的繁荣与维系、放到共同富裕的角度去认识。

二是中国要推进三次分配,首先要推进二次分配和一次分配,在推进过程中再通过捐赠的激励措施来引导富人。

三是环境问题,特别是做公益事业的企业诚信问题特别突出,有的企业只是打着公益的旗号做盈利的买卖。所以,在这方面怎样去加强内部监管、行业自律、外部监督是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

曾湘泉提出可以从五方面推进三次分配,一是加强对三次分配的重要性、价值和意义的宣传工作,包括三次分配的人员表彰等。二是制度建设。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外部监督,特别是要建立慈善和公益信用体系。四是要发布慈善捐献的需求报告,让捐款流向社会真正需要的地方,流向对社会精神文化、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有帮助的地方。五是加强学术研究,比如捐赠的动机研究、信用体系国际比较经验的研究等。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