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政信产业年度峰会暨第六届中国PPP投资论坛在京举办
摘要: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常保国表示,要抓住新时代发展所提供的历史机遇,汇聚起从事政信产业为核心要素的地方政府、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学术研究机构、行业知名企业等,以联盟的形式把与政信产业相关的信息、资金、资源、人才、服务汇聚在一起,为政信产业发展提供助力和支持,为促进政信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张洽棠
2021年10月23日,“2021政信产业年度峰会暨第六届中国PPP投资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以“赋能增效 · 共创共赢”为主题,聚焦政信产业发展。
本次论坛由政信产业联盟、政信投资集团和中国PPP投资论坛组委会共同主办,由国际城市管理协会中国中心、城市新发展论坛战略支持,并得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国家监察研究院政信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城市发展与治理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金融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的指导。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常保国表示,要抓住新时代发展所提供的历史机遇,汇聚起从事政信产业为核心要素的地方政府、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学术研究机构、行业知名企业等,以联盟的形式把与政信产业相关的信息、资金、资源、人才、服务汇聚在一起,为政信产业发展提供助力和支持,为促进政信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金融服务促进局局长曾伟鹏,以天津东疆保税港区金融局在转变政府职能,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大家做了宝贵的交流。他主要从创新立区的政策红利、专业高效的政府服务、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三方面深入剖析了东疆作为天津自贸区三个片区、滨海新区五个功能区之一,如何在区域内没有自身项目的基础上打造政信产业高地,集聚PPP投资和服务机构,精准定位推动全国政信产业发展。
中国社科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导李群致辞时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央高度支持社会资本继续参与新基建,期待政信产业联盟携手政信投资集团通过中国PPP投资论坛平台,为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在城市升级发展和金融新生态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他也期待中国PPP投资继续坚持“规范控风险、创新促发展”两手抓,坚持改革开放,推动转变政府职能、更好激发市场活力、积极融入并开拓国际市场,继续发挥PPP模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积极作用,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做出更大贡献。
山西省吕梁市市政府一级巡视员、市委委员、原副市长尉文龙在现场致辞中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吕梁市把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作为为政之要。他衷心希望能够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更多地宣传乡村振兴大战略背景下吕梁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宣传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增绿与增收的生动实践,发挥人才荟萃、人脉广泛的优势,帮助吕梁搭建沟通桥梁,拓展合作空间,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吕梁投资兴业。
中央财经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陈明在致辞中着重阐述了政信文化的独特性和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要性。中国的文化自信,源自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断流的文明。中国政信蓬勃发展,其背后蕴含着独特的政信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体现。与之相伴的政信金融则是搭建起了国家建设和民间资本的桥梁,为国家的发展和民生福祉贡献了力量。他指出,PPP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推广运用PPP模式,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体制机制变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
2021年,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大幕拉开,中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经历两年的全球疫情大流行的冲击,中国的政府信用以及与此相关的民族自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这也将是国家走向繁荣昌盛和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
首先进行主旨演讲的是甘肃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特聘专家石军。他围绕构建新阶段双循环格局的政策进行了深度分析。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申了中国处于新的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了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构建双循环新的发展格局的基本任务。他认为,打通全国循环堵点,需要把握好六大方略:一是推动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二是推动供给创造和需求引领,实现供需良性互动;三是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四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是推动扩大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六是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吴亚平围绕“十四五”国家投资重点和投融资政策进行了宏观政策背景分析,并指出“十四五”时期,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国际竞争格局中,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和关键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搭建,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条件。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博导、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守清分享了对“PPP的重要国际惯例”的相关研究。王守清教授最近对PPP的国际惯例与中国PPP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重大研究成果,在本次论坛上进行了深度分享。他阐述了实施PPP项目的重要评估要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法规合理性、可行性、可融资性、可负担性、可交付性和可监管性。王守清教授还就我国PPP的适用性分别从刚性制约和柔性制约两个角度进行了独家分析,并得出企业投资PPP要做好“5个选择”:选择政府/地区、选择项目/行业、选择模式、选择合作伙伴、选择咨询/律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导庄贵阳围绕着“双碳”目标导向下的城市绿色低碳转型”,通过详尽的数据展示了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他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他建议,应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
中共河南省西平县委副书记、西平县人民政府县长侯公涛在“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探索”的主旨演讲中,就西平县投融资模式、城市建设进行了分享。他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建设离不开政府投融资,然而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日益增加,财政压力也日益增大。加之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疫情带来的影响,未来国家财政和金融业面对较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是一项时间周期长、涉及关系人较多且利益分配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其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如何解决其资金需求且形成长效机制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厉以宁教授曾经讲到,步入新时代,加入“共享型”发展大企业、政府组织需要裂变为大平台,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资源整合是大趋势,小公司也更需要聚合到大平台,才能共创、共享、共赢!作为论坛总顾问,经济学泰斗、大国导师厉以宁先生长期关注并支持PPP在中国的发展,还为一系列政信专著的出版提供理论指导,并亲笔作序,论坛现场也通过视频感受到厉老对政信事业和PPP的殷切期望。
本次论坛还重磅发布了《政信产业联盟年度工作及发展规划报告》,由政信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金融研究中心理事长吕世杰详细介绍政信产业联盟的愿景和目标。吕世杰理事长表示,中国政信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合作,以及共同的努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政信产业联盟”应运而生。在政信领域,此举意义非凡,它打破了政信产业各个核心要素之间的壁垒,有利于把地方政府、投资机构、学术研究机构等政信产业核心要素与业内信息、资金、资源、人才、服务等紧密集合起来。
据吕世杰理事长介绍,政信产业联盟经过一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联盟发展形成了五大区域格局:环渤海大区、中原大区、长江中游大区、云贵大区及西南大区 ;政信金融服务网点覆盖北京、黑龙江、辽宁、江西、福建、广东、湖南、云南、贵州、海南等省份;联盟成员增加到600余人,其中城市站站长拓展60余家;区域加盟商拓展8个;拓展了新增项目数量、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累计导入200多亿资金,为地方基础建设、新基建项目、产业园区、新城建设、地方特色产业等类型的项目提供建设资金。
同时,论坛还隆重举行了政信产业联盟区域合作商和城市站长授牌仪式。政信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金融研究中心理事长吕世杰、中国光大银行总行原副行长王希坤作为授牌嘉宾,为新加入的区域合作商和20多位城市站长授牌。
责任编辑:张洽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