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构建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

2021-10-21 10:1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荆文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通过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公立医院,为广大群众持续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发现,列在《行动》重点任务首要位置的,是建设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千县工程”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县级中医医院提标扩能项目。开展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等项目建设。形成国家级医学中心和国家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高水平市级和县级医院为支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为载体的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

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9年10月份,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共同印发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正式启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根据《工作方案》,在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一批高水平医院作为输出医院,通过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等多种方式,在患者流出多、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缩小相关地区重点病种治疗水平与全国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幅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努力实现“大病不出省”。

据了解,首批试点地区选择了福建、河南、云南等8个人口基数大、转外就医多、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省区,首批30家输出医院主要从北京、上海等地的医院选取。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多方共同努力,促成首批10个试点项目落地,规划总床位1.52万张,其中新增6500张,每个医院平均拥有1500张床位。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试点地区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填补当地空白或短板,相关病种诊疗水平大幅提升,患者外转率明显下降。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运营以来,河南省赴北京儿童医院的门诊、住院患儿较2016年分别减少8.3万人次、2542人次,降幅为63%、51%。复旦中山厦门医院50多项先进技术填补了厦门乃至福建全省的相关技术空白,42个临床科室的三、四级手术比重超过65%。北医三院崇礼医院外地住院患者占比39%,对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辐射效应明显。同济医院山西医院本院患者外转率下降近80%。

根据相关部署安排,今年准备将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广西、海南、重庆、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12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纳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范围,基本覆盖病患输出大省和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省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重点将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地方积极性高的12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纳入建设范围,2023年完成全国规划布局,2025年基本完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建设,由试点向面上推进。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