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世界级人才高地 为中国光谷播下更多优秀种子
摘要:现场“相马”的一位创投机构负责人表示,本次参赛的项目成熟度较高,且与光谷区域产业契合度相当高,一旦落地光谷,就能马上接入市场,产生产业爆发力。
肖瑞红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李建民
10月13日,2021年中国(武汉)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决赛颁奖典礼暨第六届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武汉光谷举行,这是此项面向全球的重量级国字号比赛首次来到武汉。
共助节点城市成为人才高地
据了解,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六届,成为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活动。今年的大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同时被列入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重点项目。
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第一大城市和政治、经济、科技中心的武汉,同时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无限发展机遇。特别是位于武汉的中国光谷,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团队活跃。最终,武汉在多个候选城市中笑傲群雄。活动旨在加速湖北疫后发展、推进长江中部地区经济新增长,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创新发展、中国光谷崛起世界级人才高地,提供更多的优秀创业种子和更强的创新动力。
第六届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同步启动,该品牌赛事致力于面向全球寻找优质项目,并为项目落户中国光谷提供全方位支持,多次被列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计划”。
参赛项目量质齐创新高
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在美国、欧洲、日本等海外赛区及中国赛区掀起高潮,共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577个项目参与了全球性的激烈角逐,为历届最高,其中包括91个非华裔项目。
据主办方介绍,大赛聚焦原创和创新型项目,增设分赛区,扩大覆盖面。例如,设立澳门特邀分赛区,增强与葡语区的创新创业交流合作,增设国内分赛区,特别是服务“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的项目。
最终,英国的“智能穿戴和数字健康先进技术及产业化”、丹麦的“基于边缘计算的能源应用管理平台”等83个项目会师武汉决赛,争夺30个大奖名额。
决赛项目聚焦电子信息、大健康等产业方向,均属武汉创新发展的关键领域。不少项目是“全球领先”或“国内首创”,而其成员多毕业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名校,拥有全球视野、人脉资源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日本分赛区评委会主席李鸥介绍,日本此次参赛项目的水平显著高于往届,最明显的体现是项目多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领先性,且多是已完成研发进入小型实验或可以小批量生产的项目。
主办方介绍,本次大赛探索“项目创新+政府引导+市场主体+风投基金”一体化全链条项目服务,尤其注重创新创业与创投相结合,邀请多家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知名资本方参与项目评审和培训,资本方直接对潜力项目交流,力求精准对接,为海外优质技术项目发掘、转移、合作提供专业平台。
诺奖及院士团队力助光谷
现场“相马”的一位创投机构负责人表示,本次参赛的项目成熟度较高,且与光谷区域产业契合度相当高,一旦落地光谷,就能马上接入市场,产生产业爆发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赛邀请了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院士的项目团队参与,他们分别来自美国、以色列、英国等国,研究领域为医学、船舶、航天等智能制造领域,未来成果产业化落地后将助力光谷多个产业升级。
本届赛事承办单位之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招才部门相关负责人余季生表示,希望比赛能够成为汇聚天下英才到武汉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实际上,人才政策迭代至3.0版本的东湖高新区,具有强有力的人才政策支持及各类基金的创新创业扶持,无论从资助强度还是制度创新维度上,都超过往年。
据介绍,光谷每年都将拿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用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并重点汇聚顶尖科学家、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高端服务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等五类人才。而同日启动的第六届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光谷作为主办方更是专门辟出规模达2亿元的资金池来奖励获奖者,包括现金奖励和各种配套支持。据悉,今年以来,东湖高新区为人才团队定制政策,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学术、学科领头人,最高可获1000万元支持。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