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摘要:按照“十四五”规划布局,青云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围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惠民富民增长点”做好循环融合,初步形成以地瓜等特色产业为主导、自然环境等资源为基础的链条化、融合化生态产业体系。苗壮认为,“循环融合”增强了发展的有效支撑,更是锻造了经济“赋能链”。
郝会会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尹明波
今年以来,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青云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构建“生态优美、产业兴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新青云总路径,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勇于拼搏、奋力冲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奠定良好基础。
“2020年,全镇21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92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76亿元,增速均居临沭县第二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32亿元,居全县第一名。”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青云镇党委书记苗壮亮出去年的关键数据,“去年我镇还荣获市级外贸‘优商优品’聚集区称号,蝉联‘沂蒙淘宝镇’五连冠,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方法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关注。”
苗壮告诉记者,青云镇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乡村振兴为引领,深入推进镇域经济转型升级,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上半年临沂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中,青云镇位居第一,目前全镇无一处黑臭水体并已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诗意青云、如画田园,正是如今青云镇的真实写照。
“内外联动”促发展循环
“今年以来,我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发展理念,立足发展循环,紧抓项目建设,坚持内外联动,激发经济‘赋能力’。”苗壮坦言,“内强筋骨”抓本土、上项目,增内动力;“外健体魄”抓招商、引项目,强外活力,目的就是带动产业经济强起来。
双招双引开赛开跑。招商引资在谈项目10个,已签约项目2个,在建项目8个,投资合计13.59亿元,实现到位资金1.87亿元。在长三角(上海)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成功与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签约2亿元休闲食品项目;26亿元的燃机热电项目、2.5亿元的休闲食品项目和1.6亿元的肉制品深加工等重点项目都在加快推进。同时,该镇还扎实开展招才引智工作,新引进北京师范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生导师朱立新,为青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人才力量。
经济质效跨步蹄疾。26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亿元,增长42.85%;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增长38%;实现利润1002万元,增长12%;限额以上贸易销售额6.12亿元,同比增长1446.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02万元,同比增长68.02%。
重点项目遥遥领先。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78亿元,增幅175.3%,居全县第三位。对临沂福乐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兴循环经济企业重点培育,已有4家企业达到纳规标准。目前,投资4.2亿元的亿龙生态旅游综合体项目已正式开园营业;国内“500强”盐湖集团和倍丰集团出资兴建的山东倍丰化肥销售有限公司成功落户青云,已实现销售收入5.69亿元;投入运营的山东大驼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临沂市第一家网络货运平台。
“循环融合”强发展支撑
按照“十四五”规划布局,青云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围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惠民富民增长点”做好循环融合,初步形成以地瓜等特色产业为主导、自然环境等资源为基础的链条化、融合化生态产业体系。苗壮认为,“循环融合”增强了发展的有效支撑,更是锻造了经济“赋能链”。
加快现代农业新步伐。“近年来,我镇坚持发挥‘中国杞柳之乡’‘临沭地瓜’的品牌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深加工企业招引,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打造种产销全产业链,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成效显著。”苗壮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在重点发展甘薯产业的同时,规划了百合、葡萄、蓝莓等特色农业园500亩,着力提高特色农产品竞争力。“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新步伐,把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把青云打造成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菜篮子、瓜袋子’。”
打造优势产业链条。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青云镇大力建设标准化甘薯生产基地。该项目预计投资850万元,与专业公司签订甘薯改良实验合作方案,打造优质甘薯高效种植技术集成示范田;规划甘薯标准化种植基地,实施生产路硬化、打造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配套设施;同时,加快建设甘薯标准化交易市场。项目完成后,预计红薯亩产增收30%以上,带动红薯标准化种植10万亩,推动临沭红薯产业发展再次升级。
“上下共振”聚发展合力
“今年我镇进一步树立上下‘一盘棋’全局理念,‘腾笼换鸟’发展文旅产业并注重发挥其综合效益,实现经济发展量的倍增和质的提升。”在苗壮看来,协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以“上下共振”聚集发展合力,有助于构筑全镇经济“赋能体”。
文化引领特色品牌。一是以建党100周年为主线,开展党史理论学习,挖掘宣传红色历史。二是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依托“大爱青云服务有我”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学党史跟党走”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累计办好为民实事600余件。三是实施文明创建工程,申报市级文明单位1个、县级文明单位2个,培育道德模范先进典型1个。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今年以来,青云镇先后被临沂市文旅局推荐为山东省第六届全民阅读书香之镇、临沂市政府授予全市无偿献血工作先进乡镇,承接临沂市“魅力沂蒙”乡村马拉松青云分站赛,华山村柳编“编”出百姓幸福生活被广泛报道。此外,传统柳编、焦家全猪宴、万亩栗园、好声音艺术团分别入选临沂市“沂蒙百技”“沂蒙百味”“沂蒙百景”“沂蒙百团”名单。
创新亮点精彩纷呈。“我们将古树名木保护列为改革创新项目,摸排古树名木100余种,累计保护7.6万余棵,获得社会各界好评。打造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进社会治理改革品牌先后被省、市主流媒体推广报道。”据苗壮介绍,他们还承办了县宗教执法力量下沉试点会议,推动宗教事务管理由“被动管”到“主动管”的工作经验也在全县推广。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在经受了疫情考验后,我镇实施乡村振兴的步履更加铿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干部群众底气增厚、信心倍增。”苗壮表示,在“两个一百年”历史奋斗目标交汇点上,青云镇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开“顶风船”、开好“顶风船”,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努力谱写社会主义新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