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COP15:云南20余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脱离灭绝威胁

2021-10-19 10:0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杨宇明表示,下一步,云南将编制《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2021-2030)》,出台《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未来10年聚焦101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着力实现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从物种资源收集保存到野外种群恢复壮大的根本性转变,并完善管护体系建设和突出拯救保护重点。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刘颖报道  2005年,云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倡议保护极小种群物种。在COP15第一阶段会议期间,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教授、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杨宇明介绍了工作成果。2010年云南省政府批准实施《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林草、科技、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施了120多个保护项目。

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方面,云南通过实施种群保护及栖息地修复等措施,对自然保护区和其他就地保护点内的67个植物物种进行了科学管理和保护。“十三五”以来,建立了30个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突破了36个物种的人工繁育技术,在人工繁育基础上对61个植物物种开展了迁地保护,对16种累计3万余株极小种群植物进行回归种植。

目前,云南20余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通过就地、迁地和回归等抢救性保护措施得到了有效保护,脱离灭绝威胁,达到了拯救目标。

在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保护方面,重点加强动物栖息地保护与建设,云南省共划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自然保护区等11类、362处自然保护地。在保护地外,还分区域建立了以绿孔雀、印度野牛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小区或社区公益保护地。

同时,建立健全了亚洲象、滇金丝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绿孔雀等极小种群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全面巡护监测体系。实施了亚洲象栖息地恢复、监测预警和安全防范等三大工程,成立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绿孔雀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绿孔雀野化放归提供了坚实的种源保障;成立了“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通过网络筹集社会资金进行全方位保护,为旗舰物种的保护积累经验、树立典范。

云南在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恢复方面总结出来很多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

一是聚焦立法保障。编制实施了《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规划》《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极小种群物种抢救性保护工作纳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实施细则》等。

二是聚焦协同发力。林草部门将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纳入林草发展规划,制定了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发展目标;科技部门积极支持科研机构组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创新团队”,申报实施国家、省级极小种群植物重大科研课题;生态环境部门把极小种群物种保护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设立了专项资金。社会组织资助开展保护项目,建立政府-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开放共赢的合作方式,共同推动极小种群拯救保护。

三是聚焦自主创新。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工作集中了1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精英团队协同攻关。将红外相机、无人机、遥感、APP等信息技术集成运用于极小种群动物监管,研发“象脸”“猴脸”自动识别、自动预警技术,实现亚洲象、滇金丝猴等种群动态监测和安全防范预警。

杨宇明表示,下一步,云南将编制《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2021-2030)》,出台《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未来10年聚焦101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着力实现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从物种资源收集保存到野外种群恢复壮大的根本性转变,并完善管护体系建设和突出拯救保护重点。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