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全国碳市场仍处起步阶段急需进一步完善
摘要:全国碳市场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与生态环境、产业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相关工作都有密切的联系。今年全国碳市场的顺利启动交易,是碳排放交易体系关键历程的关键时间节点,建成高效、稳定兼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仍然需要开展大量的工作。
——2021中国碳交易与ESG投资峰会在沪举行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杨虹报道 10月15日,2021中国碳交易与ESG投资发展峰会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如何利用政策支持、把握市场脉搏、推动行业发展,包括碳市场配额分配、履约及自愿减排项目开发现状与认定分析、企业对碳金融的需求设想及相关支持政策建议、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关键问题探讨、新发展理念下的中国ESG趋势、ESG投资的全球趋势与中国吸引力等等话题。
“新时期、新机遇、新洞察”,碳排放管理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积极实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措施;同时,推动ESG发展,对促进我国社会社会经济绿色转型,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指出,全国碳市场仍然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行业的覆盖范围还比较有限,市场环境也并没有完全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发挥碳市场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撑作用,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完善全国碳市场。全国碳市场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与生态环境、产业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相关工作都有密切的联系。今年全国碳市场的顺利启动交易,是碳排放交易体系关键历程的关键时间节点,建成高效、稳定兼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仍然需要开展大量的工作。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全国碳市场运营中心副主任,张瑶从全国碳市场的基本架构体系、政策文件体系、交易体系运行流程、纳入主体、总量和分配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全国碳市场的总体运行情况,提到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全国的碳市场启动以来,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碳市场,目前纳入的电力行业企业2162家。第一批是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今年5、6月份,生态环境部委托应对气候变化司发出委托函,对钢铁、建材、有色其他碳排放的调研和相关的工作也在同步的进行。谈到未来展望,一是需要积极推动全国碳市场的平稳发展。二是稳步扩大交易主体范围。三是积极推动交易活跃度的提升。四是结合市场发展阶段有序推动创新交易业务和交易品种的落地。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助理,任玉洁讲到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碳是值钱的,更没有意识到可以用碳获得金融支持,总体来看目前的金融支持在碳领域并不算特别的普遍。当企业意识到碳是有价格,有价值的,企业就可能关注内部如何使用碳价格。任玉洁介绍了碳资产管理是企业做碳资产盘活比较关键的步伐。碳资产管理目前分为四个维度:第一基于数据的管理,通过内部能耗的监测,对企业真实的能耗,企业的表现,供应链相应的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形成企业自我碳减排路径的设计;第二,CCER项目的开发。第三,进行履约管理,比如在碳市场当中如何通过低成本的方式进行履约,提高赢余收益;第四,碳交易,利用金融手段发挥杠杆作用,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EO,Sean Kidney指出,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世界需要改变,很明显的一点,我们围绕气候变化面临的环境挑战肯定是在全球范围内的。与中国在过去20年中所面临的环境挑战一样严峻,我们需要采取非常紧急和非常大的行动,以减少排放,排放交易至关重要,绿色债券和绿色金融规模也至关重要,我们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公司在环境方面的表现更好,在社会和治理指标上也是如此。知道应该怎么做,了解我们所做的投资类型确实是关键时刻最重要的事情。
波士顿咨询(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刘冰冰强调碳中和是生态体系,不是单方面的事情,通常有五端。一是能源端,本质核心是能源的转型,包括能源的结构,包括能源使用的效率,包括碳捕捉。二是企业端,最终排放碳的是这些企业。三是政府端,因为政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中国是推动整个规则制定和资源投入重要的牵引和指挥棒。四是金融体系,大量的碳排放相关的工作需要金融资源的支持,需要金融工具,需要金融的交易使得整个碳的流转也好,资金的投放也好,资源的配置更加有效。五是个人,最终所有碳的事情是由个人来实现的,同时作为一个消费者,如何去反过来要求给你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这也是构成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否很好的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驱动力。
刘冰冰指出,负责任的企业一旦把目标提出去,有巨大的责任实现它,这个测算需要相当审慎的评估和计算,多个因素都要考量进行。为了满足这个目标,需要做五件事情:第一就是数据收集与分析,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能。第二,投资策略整合,针对不同的类型,ESG投资策略有差异,每家机构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的策略也不同,要看市场上不同投资的风格和ESG的策略种类,选择与你所最直接相匹配的ESG投资策略。第三,赋能投资团队,ESG相关指标和属性是逐步引入加入到现有团队里面,整个有一套赋能体系,支撑相关投资团队的升级。第四,ESG报告与影响评估。第五,赋能被投企业ESG建设。
平安科技投资条线人工智能专家和创新产品组负责人,诸世卓谈到国内ESG发展和国外的差距,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接受度上ESG毕竟是一个舶来品,中国企业和中国投资机构也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二是投资性,我们使用国际上的ESG指标的时候,跟中国的国情不一定那么吻合。三是价值观,ESG是建立在一套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很显然国际的价值观和中国的价值观在很多方面会有一些差距,这也是不同的地方。诸世卓认为建立一个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应该有的原则:一个是方向性原则,一个是方法论原则。介绍了平安是如何实践这些原则。
MSCI研究部副总裁,ESG研究部门亚太团队主管,王晓书提到在ESG实践领域,资本市场呈现出越来越多元的深入投资案例,资产拥有者、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者、他们用ESG的技术作为投资的对标基准,或者建立起自己的ESG投资策略,为筛选资产管理人锚定方向,具体的资产管理人、基金经理在基本面分析和选股,在被动的量化策略和上市公司的沟通、尽职调查各个方向上都进行了全面的ESG整合,从风险管理和合规的角度有一些投资者也开始内部建立起全面的ESG风险管理的体系。财富管理领域对零售客户的产品管理当中,ESG各类的投资产品越来越受到新兴的零售客户和高净值客户的亲睐,可以看到ESG投资在全球有一个非常迅速的蓬勃发展。也越来越多的吸引了全球的投资者对于中国市场、中国公司的ESG表现的关注。
该峰会由中国金融前沿论坛(CFAF)主办,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平安、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北京绿色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全球可持续发展投资联盟 (GSIA)、中国投资协会、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另类投资管理协会(AIMA)、亚洲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ASIFMA)、特许另类投资分析师协会(CAIA)、上海场外大宗商品衍生品协会(SOCDA)、首都经贸大学中国ESG研究院、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联合赤道等机构支持协办。
责任编辑: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