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龙湖区锚定“一重点三中心”开创建设新局
摘要:该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龙湖。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洪展伟、鲁利韦、聂金秀、记者罗勉报道 从汕头市龙湖区第七次党代会了解到,该区未来五年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抓住“双区”“一带一路”“双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入实施“1146”工程,锚定“一重点三中心”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核心城区,在全市一盘棋中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开创龙湖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奋力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核心城区
今后五年是汕头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首个五年,是该区攻坚突破、大有可为的关键五年,龙湖区将奋力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核心城区。记者从会议了解到,该区将以深化改革为发展赋能,以扩大开放激发活力,以区域协同助力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率先构建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另外,打造创新创业中心,提升全区制造业水平和创新能级,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1%左右,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趋近大湾区中等水平,构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以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为牵引,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打造高铁枢纽中心。塑造开放包容文明商旅目的地形象,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建成粤东地标性商圈,着力打造商贸金融中心。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从而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龙湖。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产业提质升级
该区今后五年将坚定树立“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工作理念,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提质升级,为龙湖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根基。全力推动龙湖东部现代产业园土地征收和开发建设,打造可承载超百亿产业的新发展平台。整合盘活现有园区存量土地、闲置用地、低效用地,支持和引导企业建设通用厂房、实施“工改工”改造,提升土地利用效益。鼓励整合土地资源,改造建设一批街道、村级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以灵活优惠政策引导小微企业入园上楼。
重点打造以现代输配电、生物医药、高端电子信息、现代机械装备为主导,以化工塑料、纺织服装、食品饮料为特色的“四主三特”产业体系。建立完善“链长制”,对重点产业链进行专题研究和调度,形成“一条产业链,一位区领导,一个工作专班”推进机制。扩大强企矩阵,全力培育更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隐形冠军”,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影响力。
融入重大战略牵引深化改革开放
该区将更加主动融入“双区”“一带一路”“双合作区”等重大发展战略,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实现在竞争中合作,在融合中发展。稳步推进简政放权,增强街道行政执行能力;用好与华侨试验区互融互通优势,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等方面争取优惠政策共享。主动复制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方法和创新举措,利用“核+副中心”动力机制,与深圳在创新创业、产业项目、民生事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
在构建交通枢纽方面,加快汕汕铁路、汕漳铁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方便快捷完善的交通网络,逐步缩短与“双区”时空距离。启动粤东城际轨道、潮汕大桥建设,加快打造汕潮揭中心城区“半小时通勤圈”、汕潮揭“1小时同城生活圈”。以汕汾路—泰山路为城区中轴线,全面提升沿线功能和景观,串联带动东、西部协调发展。推动汕北大道、中阳大道、海湾隧道等加快通车,建设一批城市快速路、立交桥、地下连廊,打通一批断头路,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停车资源扩能共享,构建高效便捷的通勤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龙湖区将继续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落地,优化政务服务审批流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创新惠侨利侨政策措施,吸引更多华侨华人来龙湖投资兴业,织好华侨华人同心同向同行、经济共建共赢、文化共享共荣“三张网”。
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龙湖
该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龙湖。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做好校舍工程建设、教育装备升级、校园环境美化,推动东海岸新城和涉农片区校舍规划建设,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万个左右,深化教育集团化改革,力争2至3个教育集团进入“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行列。持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新建一批医院,新增病床位4400张左右。同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和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做好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综合试点工作,着力推进民政领域“大救助、大养老服务、大儿童保障、大慈善、大社会治理”五大工作体系建设。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