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南区构建“2+2+4”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摘要:该区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提升练江综合整治成效,提高环保基础设施运维管养水平,规范整治入河超标排污口,削减污水存量,落实落细河长制和湖长制。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石培璋、聂金秀、记者罗勉从汕头市潮南区了解到,该区第五次党代会明确了“善治稳区、产业强区、改革兴区、融通活区、惠民立区”的发展思路,为潮南未来5年发展擘划了“经济建设稳中有进、政治建设全面加强、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建设长足进步、生态建设常态长效”路径图。其中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2.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划定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水体断面水质全面达到Ⅴ类。
“善治稳区”护航各项事业发展
今后5年,该区将坚持政治统领、党建引领,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上级要求、遵循发展规律、彰显潮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加快建设现代化和美富裕新潮南。
该区把“善治稳区”放在首要位置,将着力织密法治、安全、平安、自治“四张防护网”,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构建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和谐关系,弘扬法治精神,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和群众利益协调机制,着力突围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治理痛点,让群众共建共享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为潮南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产业强区”聚力建平台促融合
该区将聚精会神建平台、抓创新、促融合,抢抓市临港大型工业园区建设契机,系统布局建设“2+2+4”(两带、两平台、四个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即练江流域生态休闲带、大南山绿色康养带等“两带”,练江滨海生态发展示范片区、南山智慧产业片区等“两平台”,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口腔用品、精品文具等“四个产业集聚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厚实的工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条,该区将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持续在科技化、生态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着力突围传统产业“低、小、散”问题,让潮南的产业集优成势、产品享誉内外。
“改革兴区”畅通城乡双向流动
该区在“改革兴区”方面将创新思路举措,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打通城乡之间人员、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的双向流动通道,以科学合理的要素配置机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实施连片开发,发展块状经济,着力突围“小城区大农村”格局,让改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该区将主动做好营商环境、要素供给、放权赋能“三篇文章”,叠加惠企暖企政策,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外商投资便利化改革,充分挖掘和盘活存量土地,推动村镇产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实施“1+8”人才政策,同时推进简政放权,用好“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把镇(街道)打造成发展经济的坚强堡垒和作战单元。
“融通活区”推动实现优势转换
“融通活区”,需要充分调动发挥潮南邻近珠三角、连接汕潮揭的独特区位优势和海内外乡亲众多的人文优势。该区将进一步密切与广大海内外乡亲的联络交流,构建畅联畅通的立体交通格局、协同协作的产业共建格局、相融相生的文化交流格局、同向同行的侨务工作格局,积极对接大湾区产业延展和配套需求,借势借力与内生内驱有机结合,着力突围基础设施“硬联通”、体制机制“软联通”,让全域“融湾”成为新的发展引擎,努力把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惠民立区”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该区还响亮提出要“惠民立区”,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厚植为民情怀,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落实收入分配政策,着力突围民生设施和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认真答好生态环保、乡村振兴、民生幸福等“三张考卷”,让潮南的经济总量更充分地转化为群众的生活质量。
该区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提升练江综合整治成效,提高环保基础设施运维管养水平,规范整治入河超标排污口,削减污水存量,落实落细河长制和湖长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注重从镇域层面统筹薄弱村、统筹镇和村、统筹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发挥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片、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引领作用,全域建设“远可望、近可游、居可养”的美丽乡村。加大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等投入力度,完善以电力、通信、管道燃气、给排水等为重点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