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广联达携数字建筑科技亮相2021服贸会

2021-09-06 15:45 中国发展网
建筑业 服务贸易 全链条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传统行业,要想实现海外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不能只靠一家或几家的个体英雄式突围,而是需要从产业层面思考。以新理论体系、新技术联盟促进全行业的发展,并最终实现规模化、科技化、全链路海外服务贸易出口。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杨虹

日前,由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的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京盛大开幕。广联达作为中国数字建筑行业代表,一直着力于将中国的数字建筑技术向全世界推广,追求用科技助力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在国家会议中心展厅,广联达旗下9大业务场景,在数字服务专区E3-22展区重装亮相;同时,在9月4日开展的建筑服务专题论坛上,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数字金融BU总经理温鑫还将发表主题演讲,为与会嘉宾分享广联达与服贸的“不解之缘”。

致力于成为全球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领导者

在国家会议中心广联达的展厅中,有这样一张画报,详细展示了广联达自2008年至今的国际化之路。

2008年,广联达加快国际化步伐,以芬兰、英国为核心辐射欧美市场,以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区域优势带动东南亚市场发展。截至目前,广联达在全球已拥有80多个分子公司,服务客户遍布100多个国家与地区,并在美国、芬兰、波兰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西安成立了6大技术研发中心。其中,在美国建立的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着眼于前沿技术,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方面科技探索;在芬兰研发中心,则重点聚焦建筑前沿信息化技术。

谈及广联达出海服务的初衷,工作人员介绍,广联达最初是看到了国内外在建筑信息化数字化领域的差距。尽管从全球范围看,建筑业的数字化程度均比较低,但在交易阶段的数字化如算量、计价方面,广联达是世界上较早推行三维图形算量代替手工算量的先行者。时至今日,海外很多国家和地区,计算工程量还在使用excel和二维软件,图形算量的发展十分缓慢。而为数不多的建筑软件公司虽有部分算量类产品,但苦于每个国家和地区算量规则、制度等差异性较大,所以很少有公司愿意付出人力、物力、财力去深入钻研当地算量规则,做本地化适配的造价算量产品。

而彼时的广联达,经过10余年摸索,已逐步实现帮助国内“预算员甩掉计算器”的行业梦想。在改变了国内从业人员作业方式的情况下,广联达将自身探索的科技成果,为更广阔地区的建筑从业者服务,加快数字化进程,用科技改变整个行业。正是怀抱着这样伟大的梦想,广联达迈出了服务出海的第一步。尽管征途上困难重重,但“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之心从未改变,广联达人也在为此不懈努力。

九大核心业务亮相服贸会

本次在服贸会数字服务展区E3-22,广联达将自身多领域数字化成果进行了展示,包括数字施工、数字造价、数字设计、数字金融、数字供应链、数字政府等全线业务,拉近数字建筑与人们生活的距离。

数字施工展台前,广联达数字建造整体解决方案迎来了大批建筑人的咨询。依托施工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数字项目集成管理平台”的各项技术、业务和数据能力为支撑,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多、快、好、省”,为致力于提升企业经营效能和项目管理成果的施工总包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工程项目的精益管理。

数字造价展台,广联达深入阐述了企业级端云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依托云、大数据、AI等技术,推动造价产品更智能、高效、便捷,全面支持国产化,主要产品已经通过主流芯片及各项国产化操作系统的适配和认证工作。智能客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算法,实现智能问答服务。

数字设计,广联达致力于构建中国设计互联网平台和生态,以数字化驱动设计和工程数据融合,建立设计全要素、全过程、全参与方的一体化协同工作模式,打造全数字化样品进行集成化交付,从而提升设计效率、增强项目协同、扩展企业业务,赋能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交易,重点展示了围绕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交易、监管、决策”,基于“产品+服务+运营”的数字交易创新生态服务体系。其实现了“三全、五可、两高、一大”。三全是指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参与融入;五可即在交易阶段实现“可有、可用、可管、可查、可溯”;两高,指实现交易阶段的高水平、高质量;一大,则是强调建立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大生态。

数字住建,通过打通数据堵点、连接断点,全面整合住房和城乡建设各领域运行数据,形成“横向业务到边、纵向层级到底”的“指挥调度运行全景图”,可视化展现住建放管服、工程建设、房地产市场和城市管理等主要领域的关键指标特征和综合态势,智能自动预警,预测发展趋势,辅助领导决策,打造“零时间决策、零距离指挥、零时空监管”的精准决策大脑中枢。

数字城市,广联达数字城市基于数字孪生理念和CIM(城市信息模型)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CIM平台,构建数字孪生底座,为城市/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包括基于CIM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基于CIM的设施一体化管理平台、基于CIM的智慧生态解决方案等。

数字供应链,聚焦于工程项目建材交易环节,致力于为工程项目采购方与建材供应商提供双边价值与服务。依托于一站式B2B数字供应链交易服务平台——“平方网”,通过供需大数据匹配,以及遍布全国的运营团队进行线下对接与服务,引领供采业务数字化升级,帮助建筑供采企业融入数字建筑产业生态。

数字建设方,作为建设方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秉持“管理作业数据化、业务流程在线化、经营决策智能化”的数字化理念,为建设方企业提供融合“设计管理、成本管理、工程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数字金融,协同广联达多年深耕建筑产业的行业和专业优势,通过构建集咨询设计、平台搭建、资产运营、金融创新、风险管控为一体的多元化服务体系,为建筑产业供应链各参与方提供便捷、高效、精准的金融科技服务。

除此之外,现场还有互动性极强的智能安全帽、智能巡检机器狗、XR眼镜、蜂鸟盒子等广联达的数字化产品,给到访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三大类产品赋能全球建筑业

在多年的海外服务贸易出口中,广联达依托自身的五大关键技术储备和全球六大技术研发中心,逐渐形成了以数字设计类、项目管理类和数字造价类为主的三大类数字建筑科技产品体系。

其中,数字设计类产品的主要使用对象是设计师,产品功能主要聚焦在安装设计方面,具体使用场景聚焦于深化设计,其核心产品是建筑行业普遍使用的MagiCAD产品,重点帮助设计师提升设计效率和机电能效分析效率。设计师使用后的整体工作效率可提高80%以上,建模的效率可提升50%以上。疫情期间,针对MagiCAD产品的国际服务属性,广联达还通过授权模式创新和扩展线上服务等方式,积极应对欧洲疫情的影响,为客户的利益保驾护航。

而在项目管理方面,广联达研发的BIM5D国际版,已在海外收获首批用户。工作人员介绍,在项目管理这一领域,广联达产品可能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时实现BIM模型算量与工程全过程管理,同时还符合当地本土化规则的软件。产品尽管在初探阶段,但在海外已收获满满好评。

数字造价方面,广联达土建算量(钢筋算量)、安装算量、计价等数字工具,已经在帮助国际建筑行业伙伴实现降本增效上大放异彩。截至目前,海外很多国家,建筑算量还在使用传统手算方式,海外造价师的工作方式还停留在使用尺子、彩色笔,搭配Excel的阶段。通过广联达系列算量、计价产品的应用,海外建筑人造价算量的效率提升可达到50%以上甚至更多。举例来说,原本需要2周的算量工作,基本上1周就可以完成。目前,广联达数字造价系列产品,已在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在内的东南亚及欧洲广泛应用。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广联达数字建筑服务与中国企业一同出海。截止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在使用广联达的产品。中国的数字建筑科技,也正在帮助更多的海外项目降本增效,例如印度尼西亚在建的苏哈诺新机场二期项目,新加坡陈笃生医院项目,马来西亚最高楼TRX Exchange106项目都在使用广联达的数字建筑科技产品。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得广联达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可以说,广联达已为中国数字建筑走出了一条成熟的海外服务贸易出口之路,而且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稳。

高质量发展,数字科技构建产业供应链金融新价值

在9月4日开展的金融科技论坛上,广联达助理总裁、数字金融BU总经理温鑫也和与会嘉宾分享了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基于数字科技构建建筑产业供应链金融新价值。温鑫认为,建筑行业作为传统行业,要想实现海外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不能只靠一家或几家的个体英雄式突围,而是需要从产业层面思考。以新理论体系、新技术联盟促进全行业的发展,并最终实现规模化、科技化、全链路海外服务贸易出口。

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发展的问题。温鑫提出,21世纪的关键词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而当下的中国建筑产业,仍处于规模化效益、粗放式经营的发展状态,信息化程度水平相当低,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借助数字科技的力量。以建筑产业的供应链金融为例,在传统金融体系下,因为缺乏大数据支持和统一平台管理,金融机构有钱不敢放,不知道放给谁;融资企业,需要钱但得不到,也不知道找谁可以得到。这些痛点往往制约着建筑企业的发展,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基于此,温鑫提出了建筑产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核心思路,他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全量精准实时数据,以降本增效的运作方式,实现穿透供应链末端的四流合一,为大型企业提供精准资金配置方案,拓展融资渠道,为中小民营企业增加授信,前移融资时点,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具体到执行层面,温鑫指出,建筑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需要链接金融机构和产业链企业这两个供需双方。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金融场景,平台一方面需要通过沉浸真实场景,汇聚行业数据,筛选真实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征信体系,规划金融产品,适配业务需求;只有做好“赋能+匹配”的工作,才能切实履行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在这个前提下,还应当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平台架构,最终实现涵盖咨询设计服务、IT平台搭建、数字资产管理、创新金融产品及运营服务的全套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责任编辑:杨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