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陕西:各地多措并举促增收

2021-09-03 10:33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商洛市实现电商交易额33.5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电商销售农产品7.1亿元,同比增长10.7%。

中国经济导报 记者苟俊  见习记者甄敬怡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针对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偏慢、农村居民收入偏低等突出问题,陕西省印发《2021年促进全省城乡居民增收十条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坚定不移实施居民增收举措、努力深入挖掘居民增收潜力,陕西省各地居民增收举措百花齐放。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消息,《十条措施》印发实施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实现持续较快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陕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87元,同比名义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5%。其中,陕西省农民上半年人均纯收入7448元,增速快于城镇居民5.3个百分点。

安康:发展社区工厂,促就业稳增收

近年来,安康市按照“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以新社区工厂为载体,以毛绒玩具文创产业为主导,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今年,安康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电子线束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以毛绒玩具、电子线束、织袜为重点,地方特色产品深加工、特色手工艺品制作为补充的新社区工厂产业发展格局。

上半年,安康市正常运营的新社区工厂达765家,其中2021年累计新增108家,就业总人数23592人。社区工厂的开办实现了居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宝鸡:壮大县域经济,拓展就业容量

宝鸡市坚持把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3月份,宝鸡市出台《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十条措施》,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一村(镇)一品、一县一业”,每个县区打造1~2个首位产业,最大化承载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围绕“3+X”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业园区、产业基地、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通过园区务工、合作社带动、反包倒租等模式促进产业就业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宝鸡市建成“嵌入式”产业基地285个、现代农业园区207个、合作社1035个,带动6.29万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汉中:项目联结带动,提升财产性收入

汉中市城固县全力打造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合作组织、产业联盟互助带动和自主发展服务“四带一自”五大平台,探索形成了企业务工、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入股分红、代种代养、合作帮扶“六大扶贫模式”。城固县先后成立258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多元产业帮扶模式,发动群众联产联股、联业联营,实现流转土地赚“租金”、股份合作赚“股金”。以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为契机,积极推行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多个经营主体的“1+N”模式,构建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截至目前,城固县已有24960余户群众分享改革红利4300余万元,村集体获益4100余万元。

铜川: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铜川市宜君县针对当前用工重自身“技术含量”的特点,聚焦乡村人才需求,大力实施技能富民战略,促进群众技能增收。

宜君县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发展方向,结合当地群众创业、务工需求,立足实际,加强职业技能提升,以培训提技能,以技能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创新思路举措,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积极探索形成了“556”农民培育模式,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新成效。2020年以来累计组织农民科技培训3.9万人次,累计培育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的高素质农民共1334人,有效提升了农村居民职业技能水平,进一步拓宽收入渠道,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活力增强的良好局面。

商洛:发展农村电商,盘活乡村经济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面对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贫困群众增收难的实际情况,商洛市统筹系统和行业资源,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紧抓直播电商发展新机遇,积极开展线上促销让利等活动,上半年新建镇村级电商站点6个,累计达到720个,以线上引流实体消费线上线下互为支撑,以直播带货为主要手段帮助群众增收和促进消费,推动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供销两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商洛市实现电商交易额33.5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电商销售农产品7.1亿元,同比增长10.7%。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