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上海依靠创新构筑人才库、畅通人才路

2021-08-24 08:5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上海 人才

摘要:从1994年试点建立国家级区域性人才市场以来,上海市人社部门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先行试点优势,大胆闯、自主试,走过了近30年的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创新发展之路。全国首家人才中介行业协会、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首部人力资源团体标准、首家外商独资人力资源机构等均发轫自上海。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缪晓琴

近年来,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的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依靠“新机制”“新模式”“新拼图”,推动人才服务产品日益丰富、新业态百花齐放,在显著提升产业专业化、国际化的同时,更吸引了天下英才近悦远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构筑庞大的人才库、铺设畅通的人才路。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构建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图为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峰会现场。颜震杰/摄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构建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图为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峰会现场。颜震杰/摄

 “新机制”为产业发展清障注活力

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在“十四五”规划勾勒的新发展阶段蓝图中,对标世界顶级城市,以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奋斗目标。其中,做强做优“五型经济”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关键在于加快培育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因此,上海将高素质人才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激活人力资源存量、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拓展人力资源增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胜劣汰为手段,以增大效用为目标的市场化机制,让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能够在各自擅长的细分领域投入更多资源,从而形成操作更专业、配置更灵活、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等优势,能够为人才引进提供精准而迅捷的服务。

从1994年试点建立国家级区域性人才市场以来,上海市人社部门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先行试点优势,大胆闯、自主试,走过了近30年的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创新发展之路。全国首家人才中介行业协会、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首部人力资源团体标准、首家外商独资人力资源机构等均发轫自上海。

近年来,上海市人社局始终坚持规范监管与引导扶持并重,不断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经过持续简政放权,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逐步清障破卡、焕发活力,构筑起公平角逐的多元化市场格局,为上海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有好裁判才会有好比赛。上海市人社局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和“管理关”,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认真落实年度报告公示工作;充分发挥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作用,指导协会制定有关行业自律规范,加强对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主体创建活动;组建上海市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或牵头制定10多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有力推动了上海人力资源产业规范化、诚信化和标准化建设,营造了人力资源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良好环境。

精准的政策也是冲刺的发令枪。2020年,上海首次面向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专项激励计划,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伯乐”奖励计划申报,对为上海推荐选聘对国家和上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世界知名或国内顶尖高层次人才,为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别给予50万元和1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2020年度共有12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获得上海市人力资源服务“伯乐”奖,其中7家获奖机构为园区内企业。“十三五”期间,依托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良好机遇,上海人力资源服务更加高效优质便捷,全市共有35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专利数3043件,著作权数3876件。

同时,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等高科技含量的衍生业态,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目前,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在上海业内广泛应用,网络招聘、线上职业培训、灵活就业共享用工平台、线上劳务就业扶贫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加速成长,为更好地保障民生、促进就业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支撑。

2020年疫情期间,依托上海市建立起的961个人力资源线上服务网络,共帮助2026万人次实现了就业和流动,服务用人单位350万家次,并积极参与新疆、云南、贵州等地的劳务就业扶贫,为上海乃至全国稳就业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线下招聘的汹涌人潮遭遇疫情阻挡,羽翼丰满的网络面试依旧如火如荼;有“用人不养人”的人才派遣,也有“深入人心”的职业咨询;从中低端的月嫂保姆中介,乃至高端定制的人才猎头,上海基本形成了满足各层次需求的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生态,产业成熟度、规范度、示范度均位居全国前列。一个年增长率超过30%、新兴业态势如破竹、外资机构加速进入的人才服务业,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

目前,上海已集聚了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如世界500强德科、万宝盛华、任仕达,五大猎头公司海德思哲、光辉国际、史宾沙、亿康先达、罗盛咨询;国有大型综合服务机构上海外服、中智、北京外企、四达等,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全国第一家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人力资源外包公司蓝海人力,第三方媒体机构——HRoot等。

截至2020年底,上海各类服务机构已达2278家、从业人员7.23万人,产业营收3891亿元,约占国内同行业年营业额的1/5,产业经济规模多年稳居全国首位。

“新模式”保障人才双向流动能力

一个高素质人才向往、聚集的城市,才会有新鲜的血液、新鲜的面貌,蓬勃的朝气、十足的后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海要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助力国家在严峻的外部挑战中突出重围,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越来越成为战略性资源。

6月初召开的2021浦江创新论坛科技创新青年峰会透露,上海已经聚集了全国50%以上的5G人才、4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人才、30%以上的人工智能人才、20%以上的创新药人才。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2020届海归人才期望在一线城市发展。在四个一线城市中,上海对海归人才的吸引力稳居榜首,达到19.2%。

外部历史经验和内部发展趋势均表明,人力资本厚度与城市发展高度互为因果。目前上海国际化非本地公民人才比例为5%左右,距离15%~20%的国际化大都市标杆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为有力支撑上海深化“五个中心”建设,上海需要更好地依托市场机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使得“猎头”机构在推动上海高层次人才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上海共有猎头机构356家,约占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的15.6%,猎头业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为334亿元。2020年全年上海主营猎头业态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成功推荐各类高层次人才约23万人,占全市成功推荐人才总数的75.2%。

近年来,大数据和网络招聘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从全球看,人力资源服务向着线上平台化发展,服务形态更加丰富,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更加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国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战略,也对高层次人才的国内外引进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政府部门主导培育、公共服务保障、行业规范自律、企业自主运营的“上海模式”推动下,上海“猎头”服务机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有独办到多元竞争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上海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促进了上海人才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

2013年,上海在自贸试验区降低外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注册资本限制,进一步降低外资准入门槛;2016年,上海在自贸试验区率先落地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人力资源企业,实现了全国零的突破。2020年,上海继续大力推进国际化产业布局,共引进外资、港澳台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103家,其中外资38家,20多家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上海设立亚太区或大中华区等区域总部。

与此同时,众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跨国收购、绿地投资、基金持有等方式,将上海人力资源服务向全球延伸,服务“走出去”的本土企业及当地企业持续发展。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成为推动本地人才向海外流动,海外人才向本地流动内外双循环的“心脏”。

近年来,一批国内猎头机构在上海快速崛起,从业者数量逐渐壮大。

例如,作为本土兴起的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上海必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能够应用于不同国家的工作平台,实现亚太地区云服务“全覆盖”。在中国企业尚未设立机构的国家或地区,必博使用当地的供应商或直营分支机构与当地的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在中国企业已设立机构的地区,必博通过当地直营分子公司提供月度薪酬计算及发放、社会保险代理申报缴纳、海外员工就业证、工作签证申请办理手续等服务。

同样聚焦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人才配置及管理需求,上海外服的“FSG全球人才高速计划”则聚焦先进制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海外引才需求,与多个省市和国家级产业园打造海外人才引进渠道,为浦东新区全球引才平台、临港新片区全球人才高速计划等重点项目建立海外引才服务综合体系,人才渠道覆盖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上海外服也将目光对准疫情防控中的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相结合打好促就业“组合拳”。2020年,上海外服依托丰富的应届生招聘经验,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痛点与求职需求的基础上,充分汇集客户企业人力资源,通过“线上新媒体平台+线下导师进校园”的组合模式,帮助大学生提升简历撰写、面试准备、心态调整等各方面能力,积极应对求职就业与职场发展的种种挑战。

同时,上海积极依靠市场化机制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行业规范化,为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贡献上海智慧、提供上海样本、输出上海标准。2002年,上海成立了全国首家市场化运作的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21年3月,上海市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成立,参与制定5项国家标准,出台5项地方标准。

多年来,作为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智上海公司陆续参与编撰一系列行业标准,将自身实践经验和对行业的独到理解,融汇于行业各项标准之中;明确人力资源基础框架和基本纲要,配合国家建立健全服务机构的管理制度,确保行业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明确的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增强了行业的公信度、美誉度,构建起良性竞争、共赢互利的发展氛围。

再宏大的战略,都要落实在具体而微的实践中,人才政策尤其如此。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永峰表示,今后还将重点从三个方面规范和优化猎头机构引才。

首先是依托“伯乐奖”等专项奖励计划,不断优化完善市场化引才新机制,遴选出一批优质的人力资源猎头机构特别是本土猎头机构,鼓励扶持中小猎头机构做大走强,着力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本土猎头服务机构。

同时,在积极引入世界知名猎头机构的基础上,会同国资委等部门,重点支持本土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不断优化经营业态,逐步加大猎头等中高端价值链业态发展,积极布局海外引才市场。

此外,还要加强用人主体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互动,推动用人主体优化人才招聘工作机制,将自主招聘等传统人才引进方式与市场化猎头引才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高效地引进海内外人才。

“新拼图”不断填补空白释放创造力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我国总量性就业矛盾趋于缓解的同时,摩擦性和结构性的就业矛盾对提高就业质量提出了挑战。集约化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能够通过发挥培育、孵化、交易等功能,有效促进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聚集发展和产业链延伸。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增强劳动力供需双方的匹配性,破解“一头市场热,一头用工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

作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所在地,静安区长期以来一直鼓励园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育新产品,激发新动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

“薪税师”是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定义”出的首个新工种,指集人力资源管理师与税务师双重岗位于一身的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早在2018年底,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就正式开展薪税师培训工作,并与上海市注册税务师协会共建了全国首个薪税师人才库。

2021年5月,静安区发布了《2021年静安区新增第一批培训补贴目录》,新增“薪税师、社群管理师、云架构师”等6项与大家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新项目,参加培训的学员可享受政府补贴。这已是该区连续两年发布“静安区开发培训补贴目录专项行动计划”。2020年,为完善全民数字技能政策措施,静安区连续推出了“大数据、电子竞技、无人机驾驶员”等10项培训补贴目录。

静安区就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支持重点产业,区级培训补贴目录每年也在不断调整中,从2019年12项,到2020年10项,再到2021年16项,更贴近新职业新工种的需求。

如今,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之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核心竞争力,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既需要人力资源相关专业的科班人才,同时也需要懂企业运营、市场和技术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人力资源从业者自身既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实操能力。

赵永峰表示,要做到两者融合,除了由教育部门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外,人社部门也将聚焦技能评价和职称评审,搭建更多的载体促进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在职培训,让更多的人力资源人才在职业生涯中得到成长和历练。

根据国家及上海“放管服”的改革要求,上海加强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关系协调员由原来政府认定转变为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由经备案的社会培训评价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并颁发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上海劳动者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纳入人才统计范围,可申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享受人才落户、评选表彰、薪酬待遇等方面政策。

针对上海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上海人力资源局提供了经济师的职称评审。上海将不断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更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应当掌握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

除了职称评定,上海市人社局也搭建了众多在职培训载体。通过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参加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大赛、长三角十佳HR经理人评选、上海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选树标杆、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积极搭建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在职充电平台,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在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中的经验也将为职业技能领域的世界性顶级赛事注入新动能。2022年10月12至17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上海市举办。上海市人社局将全面落实“富有新意、影响广泛”办赛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上海世技赛筹办工作。

目前上海世技赛赛事组织工作正在加速推进,已经基本完成了63个比赛项目的赛场整体布局方案、比赛项目基础设施清单和技术团队组建工作,还对世界技能大会和世界技能博览会整体方案作了进一步优化。世界技能博物馆筹建工作也正有序开展,场馆修缮工程预计年底完工,展品征集取得阶段性成果,800多组实物及电子类国内藏品收藏入库,首批国际展品运抵中国。通过举行迎接“雪龙2”号携世技赛会旗成功返沪暨会旗接旗仪式等一系列宣传活动,迎接世技赛与技能报国的氛围持续升温。

上海世技赛将依照国际规则,充分结合中国特色,以最大效率利用资源,最大幅度拓展影响。这既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良好契机,也是推动中国技能人才培养和技能运动发展的重要机遇。上海世技赛事务执行局已全面启动赞助招商,面向社会征集竞赛设备、基础保障、大赛服务等各类赞助,涵盖物流、餐饮、交通、个人防护、各类工具设备等各个领域。目前已接洽意向赞助商300多家,百余家明确了赞助方案,世技赛套餐、信息化建设、志愿者服务和安全保障等工作也正有序展开。

下一步,上海市人社局将在产业创新发展、全球人力资源配置、民生服务保障等方面,进一步跑出“加速度”,为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