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山西:力推教育督导“长牙齿”

2021-08-20 14:54 中国发展网 崔志强

摘要:当前,教育督导改革的方向、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推动《实施意见》各项举措落地落实。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崔志强报道近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对该省教育督导工作作出系统设计和制度安排。8月19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该省教育督导工作改革的有关情况。

这次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是立足山西省实际,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主要目标是:2022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具有山西特色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

《实施意见》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将理顺管理体制、提升督导权威性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第一次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问责机制、督学管理、保障机制5个方面对改什么、怎么改作出系统部署;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督导的职责重在发现问题、诊断问题、督促整改;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力推教育督导“长牙齿”,第一次明确被督导单位的主管部门要指导督促被督导单位落实整改意见,整改不力要负连带责任。

山西省教育厅总督学王东介绍强化问责,是这次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也是督导“长牙齿”的有力保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八大举措:一是完善报告制度。规定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开展督导工作,均要形成督导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对落实教育决策部署不力和违反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在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二是规范反馈制度。要求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及时向被督导单位反馈督导结果,逐项反馈存在的问题,下达整改决定,提出整改要求和时限;三是强化整改制度。规定被督导单位要针对问题全面整改,及时向教育督导机构报告整改结果并向社会公布整改情况;四是健全复查制度。要求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对被督导事项建立“回头看”机制,实行“销号式”管理,防止问题反弹;五是落实激励制度。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相关规定对教育督导结果优秀的被督导单位及有关负责人进行表彰,在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和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中注意了解教育督导结果及整改情况;六是严肃约谈制度。规定对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国务院教育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教育工作安排不坚决不彻底、履行教育职责不到位、教育攻坚任务完成严重滞后、办学行为不规范、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安全问题较多或拒不接受教育督导的被督导单位,由教育督导机构对其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约谈书面记录报送被督导单位所在地党委和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作为政绩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七是建立通报制度。明确对教育督导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力、推诿扯皮、不作为或没有完成整改落实任务的被督导单位,由教育督导机构将督导结果、工作表现和整改情况通报其所在地党委和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建议其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不得评优评先、提拔使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八是压实问责制度。提出整合教育监管力量,建立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审批、处罚、执法的联动机制;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教育督导问责办法》;为加强社会监督提出问责和处理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当前,教育督导改革的方向、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推动《实施意见》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秋柱介绍:一是国家有明确要求。全国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会议明确要求,将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将实时动态掌握各地贯彻落实情况,并向各省印发任务分工方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二是省里有全面部署。近日,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已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对推动落实山西省《实施意见》进行了责任分解,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并将不定期召开会议对《实施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督办;三是部门有分工职责。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23个成员单位将按照职责分工,履行应尽职责,指导市县党委政府推进改革任务的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四是市县有主体责任。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已将《实施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对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内容及重点,建立了市县党委政府落实督查台账,对落实不力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