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信用条例》明年起实行
摘要:《条例》集中体现了严格规范信用状况认定、从严限制失信惩戒、加强信用主体权益保护的审慎态度,并把政务诚信摆在首位,以更好引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袁雪飞报道 《江苏省社会信用条例》近日在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表决通过。该《条例》将于2022年1月1日起实行。日前,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世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陈志红参加江苏新闻广播“谈法论治”节目时接受在线访谈,详细介绍和解读《江苏省社会信用条例》。
《条例》集中体现了严格规范信用状况认定、从严限制失信惩戒、加强信用主体权益保护的审慎态度,并把政务诚信摆在首位,以更好引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陈志红介绍,《条例》是一部很重要的地方法规。这部地方法规遵照我国目前明确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框架和方向,在此基础上谋划江苏省社会信用一揽子制度建设,并保持前瞻性,为今后社会信用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建设和完善留有空间。
《条例》规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当遵循政府推动、社会共建、依法依规、保护权益、公正公开、奖惩结合的原则。《条例》明确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分别对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诚信建设提出要求。《条例》规定了失信行为认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制管理以及补充目录、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守信激励措施、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制管理及补充清单限制范围、信用服务行业发展、信用主体权益保护等制度规范,为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法治建设立梁架柱,同时注重与法律、行政法规关于社会信用的规范相衔接,并为江苏省其他专项性法律法规设定信用相关规定预留接口。
依法依规确定失信惩戒措施有三个要点:一是必须基于具体的失信行为事实;二是直接援引法律、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为依据;三是实行清单制管理等要求,作了周密的制度设计。
为了确保失信惩戒措施能够规范、合理使用,防止出现滥用的情况,《条例》第四十六条作了严格的限制,将补充清单确定的惩戒措施限制在享受便利措施、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降低信用等次、撤销相关荣誉等范围之内。
《条例》明确处理信用信息的合法合约要求。规定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机构、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市场信用信息采集单位不得“非法买卖、窃取信用信息、虚构、篡改、违规删除信用信息”。《条例》的第六十一条规定了这五类禁止行为。
据张世祥介绍,江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于2004年,经历多年持续发展,目前在若干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形成了江苏特色。现在,已建成江苏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江苏”网站,目前江苏省在库信息83亿条,覆盖1300万法人和7000万自然人。今年以来,为江苏省各级国家机关提供50万家企业、2.5万自然人信用审查,对查出有失信记录的2.26万家企业、60个自然人依法依规采取相应提示或约束措施。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