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增量”更“提质”
摘要:在“增量”方面,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两增”,涉农贷款持续增长。脱贫地区贷款余额和农业保险保额持续增长。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 张洽棠
近日,银保监会召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普惠金融部主任丁晓芳在发布会上表示,推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增量”的同时更要“提质”。
丁晓芳介绍,推动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增量提质”。持续做好金融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领域。在“增量”方面,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两增”,涉农贷款持续增长。脱贫地区贷款余额和农业保险保额持续增长。
这两年小微企业“增量”非常明显,那么在“提质”方面有哪些举措呢?
丁晓芳表示,这些年银保监会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好成效,特别是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恢复生产经营方面做的工作更多。但是从多个方面也了解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还是有一些困难。所以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坚持需求导向,根据需求端的反映,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优化结构、提高质效上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个体工商户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群体,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银保监会也强化了监管的考核督导和政策倾斜,将个体工商户贷款纳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的考核目标体系,督促贷款投放。在资本监管中,对个体工商户贷款执行比一般企业贷款更加优惠的风险资本权重,进一步落实授信尽职免责以及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等专业化运营机制。截至今年5月末,全国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万亿元,增速达到27.6%,有贷款余额的户数1914.7万户,同比增长393.6万户。各级银行保险机构提出许多服务措施,比如江苏银保监局指导辖内银行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于没有取得工商执照,但持有市场摊位证、电商注册证明等有效经营活动证明的个体经营者,也参照个体工商户纳入授信管理,落实金融支持。福建银保监局引导辖内银行积极服务沙县小吃,开发“小吃贷”“小吃集团装修加盟贷”等专属产品,提供随借随还、费率优惠的信用贷款。
二是进一步着力拓展小微企业的“首贷户”。“首贷难”一直是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消灭“空白地带”,银保监会今年对发展小微企业“首贷户”提出目标任务,要求大型银行将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占比纳入内部绩效考核的目标,督促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力争实现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今年一季度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17.8万户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首贷发放金额5623.8亿元。江西、福建、青岛等银保监局实施“首贷户”提升专项行动,引导银行加大对拓展“首贷户”业务的激励考核;支持银行从内部挖掘客户数据资源,比如账户开立、存款理财等,结合从外部收集的企业纳税、水电气、社保、公积金等信息,破解“缺信息”的难题,同时广泛对接专业市场、商圈、供应链企业上下游,解决“获客难”的问题。北京、广西等银保监局联合地方政府,在政务服务大厅开设贷款服务中心,实现小微企业开办、融资等“一站式”办理。
三是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新模式。支持科技创新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银保监会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着眼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装备设置、产能扩张等融资需求,研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比如,重庆银保监局会同相关政府部门,建立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的信用评价体系,与银行共享企业信用等级和信用额度的评价结果,探索“银行信贷支持+财政风险分担”的科技型企业融资新模式。再如,天津银保监局指导辖内银行创新了“天使贷”“科技立项贷”“科技双创贷”等科技金融产品,涵盖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外部投贷联动等服务内容,覆盖了从初创型、成长期到企业上市这样一个科技型企业的全生命周期。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