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保护传承利用 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杭州运河塘栖广济桥。资料图片
赵云
大运河的开凿始于春秋时期,历经2500年建造、使用和维护,全长3200多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保障国家经济繁荣稳定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大运河遗产价值突出,融合悠久历史与当代现实,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和《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分别简称“《规划纲要》”“《建设方案》”)。2020年,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4个专项规划,沿线8个省区分别出台分省规划,构成了大运河“四梁八柱”规划体系。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按照总书记2020年11月在江苏扬州考察时提出的明确要求,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统一起来,扎实推进《规划纲要》和《建设方案》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牵头编制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基于《规划纲要》《建设方案》和各专项规划、分省规划实施进展,结合当前发展形势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具体目标:到2021年底,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到2025年,“千年运河”统一品牌基本形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实施方案》以《规划纲要》的总体原则为指导,进一步提出“文化引领、彰显特色”“保护优先、强化传承”“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积极稳妥、改革创新”四项工作原则。其中,将“文化引领、彰显特色”作为首要原则,更加贴合时代特征,突出强调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强大感召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保护优先,强化传承”原则,强调要根据大运河相关文物和文化资源自身特点,推进系统性、完整性、原真性保护,突出了“完整性、原真性”概念,进一步加强了遗产保护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的核心地位。“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原则,强调了大运河应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发挥大运河连线织网、融汇交流等方面作用。同时,基本原则中还明确提出要“严防大拆大建、千篇一律”“避免过度开发、贪大求全”,充分关注了大运河沿线保护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工作,充分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扬州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重点从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进运河航运转型提升、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四方面提出了工作任务。其中,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实施方案》紧密衔接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从加强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保护沿线名城名镇名村、增强文化遗产传承活力、挖掘文化遗产时代价值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包括完成大运河沿线文物普查、认定和公布,建立完善权责明确的大运河沿线文物保护传承协调机制;推进各类大运河沿线文物分级分类保护,进一步提升大运河代表性文物保护级别,细化保护区划及管理规定,把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加快推进大运河沿线重要遗址遗迹考古发掘和相关专题研究工作,建设一批集存储、修复、研究、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考古标本库房。该部分还提出,要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工作,指导地方完善大运河文化遗产相关保护立法。
二是保护沿线名城名镇名村。包括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推动城市富集的各类要素资源向农村地区有序流动;支持大运河沿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三是增强文化遗产传承活力。包括制定标识展示体系建设规范,形成特色鲜明、类型丰富的大运河专题博物馆体系;探索推进大运河重要点段国家遗产线路建设;策划推出专题宣传片、纪录片、公益广告、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开课等。
四是挖掘文化遗产时代价值。包括设立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整合各类力量,推动大运河相关研究;开展主题创作,组织各类媒体做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宣传报道。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高质量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键五年。《实施方案》的出台实施,将为“十四五”时期打造大运河成为世界级文化名片提供具体指南,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再上新台阶。
(作者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