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体验国际化
摘要:软实力才是真正的硬实力,祝愿美丽蓉城会渐渐变成她自己想要的样子: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
季晓莉
成都近几年在国内国际都火了起来。在国内是新晋一线城市,不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且与吃喝玩乐及时尚有关的服务业也在爆红;在国际上因为大熊猫繁育基地的存在而大名鼎鼎,再加上三国文化、三星堆文明等,吸引无数国外游客前来旅游。
笔者曾经去过成都,对于这种高度开放性也是深有体会。成都的地铁建设如火如荼,已然四通八达。从成都双流机场出来,任何地方来的游客只要用手机微信扫码购买好地铁票,就可以像成都普通居民一样,以最低的价格、最快的速度、最舒适的环境前往所有网红景点。例如,从双流机场到武侯祠坐地铁只需换乘一次,费时不超过1小时。地铁里均是中英双语标志,外地游客还可以下载手机APP,在成都坐一天的公交不用另外花钱。在成都打车,司机师傅强烈建议笔者去天府机场转一转,那里是新的网红打卡点,设施设备超级先进。
在成都的著名景点武侯祠和杜甫草堂里走一走,所有的介绍文字都是四种语言——汉语、英文、日文、韩文。因此,一名韩国游客来到杜甫草堂参观唐朝遗址时,也能看得懂一块为杜甫草堂旁边寺庙里僧人立的碑上文字内容。提供什么样的文字从一个侧面表明,当地的游客主要来源是哪些国家。日韩游客的比例之大,证明蜀汉文化曾经的影响圈有多大。日企在成都这样一个内陆地区能蓬勃发展,与其历史上存在的文化交流有关,也证明成都不是一个偏居一隅的小城——实质上,它是一座胸怀中华文化和国际视野的国际性大都会。
不过,时代变迁、时光荏苒,虽然现如今的成都正在朝着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演进,但面向全球的旅游业也还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锦里步行街两边售卖成都小吃和各种民间手工艺品,提供川剧表演,富有中国特色。或许是不像北京商贩浸润外国游客氛围已久,张口就是“cheap”“Have a look”,这里的叫卖声仍以四川话和普通话为主,相对更为淳朴。
夏天正午时分,笔者走进一家担担面小馆,点菜坐等之际,店里来了一群带着孩子的外国女性游客,不通中文,唯一会说的中国话是“有蛋炒饭吗”。店家拿出的菜谱只有汉语,没有英语。外国游客看了半天,用英语说“这好像是面条”,点菜小妹明显听不懂,只有手势说不出来干着急。此时本来是向外国游客推介成都小吃的大好良机,来到成都当然要尝尝绝色美味龙抄手、担担面,这里不能责怪外国游客出门前没做好攻略,只能叹息面馆服务业国际化准备不足,有了顾客也留不住。当然,你可以说这样才原汁原味,中英双语像到了北京三里屯,想与国际接轨请去太古里。但其实改善一下菜单,点餐小妹略微准备几句服务用语,情况就会不同。
成都有成为国际城市的野心,有配得上这种格局的文化历史底蕴,硬件条件也已经赶了上来,接下来就是软件——人文素质,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能力,这些都不是一时半刻能提上来的。例如,建设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拓展对日资企业的服务,就需要大量精通日语和日本文化、同时又深谙中国市场的人才。成都怎样才能吸引、留住这样的人才在当地发展呢?
软实力才是真正的硬实力,祝愿美丽蓉城会渐渐变成她自己想要的样子: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