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外资融入城市建设
摘要:成都全面落实外国人来华工作各项便利政策,对办理企业注册、税务服务、签证服务、外国专家服务等业务,探索推广涉外一站式政务服务模式,提供法律、海关、涉外金融服务等特色中介服务。
成都杜甫草堂。季晓莉/摄
中国经济导报 记者 | 季晓莉
李平贵
“成都国际化水平的现实差距,使其迫切需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绝不会因地处内陆和后发阶段而被跨国投资企业所宽容。”四川省成都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羽曾经这样说。
事实上,成都正迎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等多重战略机遇,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77万亿元,常住人口达2093万,连续12年成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拥有电子信息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国家级创新平台109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超过122家,居中西部第一,而且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
近年来,成都树立了迈入世界城市行列的雄心,要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更加积极运筹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有效增强其在全球的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
近日,“日立技术助力成渝高质量发展”经济技术交流会在成都举行。会议上,中日双方从不同的角度见证着成都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用心、用力。
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
对日合作样板
据成都市副市长刘筱柳在会上透露,目前日本已经成为成都第三大外资来源国、第七大服务贸易合作伙伴。自2019年底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以来,成都按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以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进中日开放合作示范。
如今的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交通区位优越、发展空间广阔、生态环境优良、产业根深叶茂、配套服务完善。这为中日合作创造了扎实的产业基础、优良的产业生态、优质的营商环境,成都将与日本分享更多的城市机遇和发展红利。
2020年4月,成都高新区设立了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加快打造中日国际会客厅等对日交流合作的平台,组织对日推介交流活动100多场,在城市建设、环保生态、医疗养老、智慧城市等日本企业关心擅长的合作领域,积极争取政策突破,梳理合作示范项目145个,2020年来已落地项目50余个。
其中,日立是在华日企得到良好发展的代表之一。日立在信息技术、能源、智慧生活、大数据技术、AI算法等方面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在华拥有144家集团企业,在华市场销售额超620亿日元,占全球市场销售额的12%。
“我们真诚欢迎广大日资企业深度参与成都建设,推进中日合作走深走实,互惠互利,共同打造中日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的新标杆、开放型经济的新高地。”刘筱柳表示。
事实上,2019年4月,中日第五次经济高层对话会就地方合作、地方区域振兴达成重要共识。同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日本内阁府共同建立中国地方发展合作机制。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天津、辽宁、上海、江苏、山东、四川六省市设立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开展务实合作,努力打造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增长点。成都国际联合创新中心及青岛国际会议中心等550多个重大项目的建设,使得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未来,示范区通过市场化的投融资平台完善示范区资金筹措机制,将获得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聚焦大健康、智能智造、节能环保等领域,研究制定示范区投融资、财税、出入境、薪酬、住房、教育等一揽子政策。
成都高新区:
合作示范区提供专项日企服务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洪涛在会上表示,2020年,成都高新区对日本实现外贸进出口279.5亿元,同比增长37.2%,目前已聚集日资企业74家,投资总额约1.67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日本企业有15家。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的空间布局采取了一区多片、产业协同、功能拓展的方式,其中数字文创合作区4.6平方公里,服务贸易合作区5.3平方公里,产业合作拓展区27平方公里。
合作示范区的起步建设区位于骑龙片区,重点发展细分产业领域,如动漫游戏、商务服务、版权运营、文化金融等,着力打造中日联合创新创意中心。合作示范区的功能拓展区位于成都市东南部,天府国际机场所在地,未来重点发展产业细分领域为智能终端设备、工业机器人、智能工业软件、国际科研教育等,着力打造中日“文化+”合作示范高地。将重点围绕产业之间的协同和互动关系,通过融合创新,促使产业业态、载体功能、产品内容之间打破领域边界,形成跨界渗透的良好效果。目前的合作提案包括各类总部企业落户、高端制造、航空航天和科技服务、社区养老典范、高端医疗服务中心和医学共享服务中心等项目。
成都高新区正在着眼于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日资企业在成都吸引留住人才,降低创新成本,实现更大发展。目前,对于日本总部企业,在成都新引进注册企业及高管人员最高可享受5000万元“引进来”奖励;对于在成都新落户的国际中小企业,符合成都市优先产业发展方向,注册且税收关系在成都市范围内的,最高可享受500万元奖励。
除此之外,成都高新区还设立专项资金,梯度培育企业,最高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针对各主导产业,打造产业生态园,对于研发、销售环节最高可补贴1000万元;针对高能级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则量身定制政策,最高奖补1亿元;设立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最高补贴1000万元;实施“金熊猫”计划促进人才资源向创新动能转化若干政策,针对各类人才,最高提供220平方米人才公寓及5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
对于日资企业,成都高新区还提供专项服务,包括打造具有政务接待、项目展示、商务洽淡、企业服务功能的中日会客厅,建设为企业提供载体租赁、商务咨询、品牌策划、政策申报功能的中日联合创新中心,以及开通“高新通”线上企业服务平台,日企可在此获得政策资讯、政策兑现、融资、市场开拓、服务资询,惠企政策可以在此精确推送,此外还有962000服务热线为日企服务。
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
提升“成都服务”全球配置力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蒋明在会上表示,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前所未有地赋予了成渝地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以及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使命,赋予了成都做大做优做强内陆地区极核功能的时代机遇。
成都的战略牵引是服务新发展格局、构建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攻方向是增强城市功能、厚植高品质宜居优势、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通过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市民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为了构筑成都产业竞争比较优势,成都将重点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开放产业体系,高起点规划建设科创空间,加快建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12个产业生态圈,58个产业功能区,以及2000万平方米以上的科创空间。成都将重点围绕六大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和五大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合力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在成都、链欧亚、通全球”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提升“成都服务”全球配置力和吸引力,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品牌。
更重要的是,成都正着力增加绿色空间和生态产品供给,加快提升生态价值创新转化能力,营造天府绿道、乡村郊野、产业社会、天府人文、城市街区、社区生活、科技运用等多元空间场景,塑造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的城市总体风貌。
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生成和排序,取决于营商环境的竞争力,这已经成为成都人的共识。近年来,成都制定并实施了《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的行动方案》,主要部门还牵头制订了10个配套行动计划。截至2020年底,成都以企业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各领域营商环境指标全面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建设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成都的宗旨是坚持消除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推动普遍落实“非禁即入”,确保“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外地人本地人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外资一个样”“找关系、不找关系是一个样,再有关系,不符合规定也不能办;反之,没有关系也能办”。与此同时,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着力提升企业生产经营便利、企业员工生活便利,不断创造优越条件。
优化营商环境以“国际化”为工作标准,成都的突出特点是城市战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瞄准问题、精准施策。例如,在获得信贷指标方面,成都的办理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对标世界水平仍存在差距,下一步将运用金融科技进一步提高信贷效能、防范金融风险。
促外资外贸稳定发展:
引领产业发展导向
成都正处于加速促进外资发展的快车道上。2020年5月份推出的《成都市促进外资外贸稳定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显示,成都力争到2022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580亿元以上,外商直接投资24亿美元,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突破7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60%以上,一般贸易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40%以上。进出口实绩企业突破6000家、进出口上5亿元的企业达到100家。
上述方案提出,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准入后国民待遇的保障力度,并落实《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和支持外商投资成都市“5+5+1”重点产业领域,重点落实银行、保险、证券、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政策。聚焦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明确一批跟产业结合紧密、强链补链作用明显的目标企业精准招引,推动具有公共创新赋能功能的国际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在成都落地建设。
成都将加大对重大外资项目支持力度,对在成都市设立的符合该市产业发展导向的外商投资新设或增资项目,按照对本区域的经济社会综合贡献度给予奖励。
同时,成都支持外籍人士初创团队和外资企业来蓉创办的创新型企业和服务机构,入驻成都市高品质科创空间;支持外资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同等享受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科技创新券,以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等科技创新政策。
成都全面落实外国人来华工作各项便利政策,对办理企业注册、税务服务、签证服务、外国专家服务等业务,探索推广涉外一站式政务服务模式,提供法律、海关、涉外金融服务等特色中介服务。
成都还支持天府新区、东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发挥产业优势和制度优势,提高吸引外资质量。对于重大外资项目,通过“一对一”服务、实施“直通车”等方式,持续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动态更新重大项目库,谋划储备一批影响大、带动强、质量高、效益好的重大外资项目。
成都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获取人力资源、资金、土地使用权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依法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在政府资金投向、土地供应、税收优惠、费用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公平待遇。
另一方面,成都正在加大行政司法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成都承诺,切实履行向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以及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不以政府换届、部门或者人员更替、政策调整等为由违约。
在可预期的未来,外资在成都的营商环境将得到更多改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责任编辑:刘丹阳